【专栏】暴力成瘾 惨过吸毒

2020-01-21 09:54

昨天一个小规模的集会,就演变成为一个狂殴警察的事件。

这些集会游行,一如既往发展到后段就涌现了大批暴力冲击,昨日情况开始恶化时,警方委派了警民关系组人员与游行的负责人商谈,要求他们终止游行。就在大家讨论的时候,突然间扑出大批黑衣人,用棍狂殴警察人员。有男有女的警察被人打至头破血流,有男警瞓身用身体保护同僚,背部被打了十几棍。后来防暴警察赶来救援,才驱散暴徒。

从殴打现场片段所见,当时有人话「够啦够啦,防暴警察来啦!」表面上是劝打人的暴徒停手,但实际上却无人出来阻止狂殴的恶行。这令我想起影片《暴劫梨花》(The accused),剧情描述于酒吧发生强奸案,很多人围观推波助澜,但无一人阻止,最后强奸者被拘捕,连三名推波助澜的旁观者亦被控教唆罪。

这次暴打警民关系组探员的事件情节雷同,令人震惊的是香港人对暴力已经麻木。去年七月于新城市广场的骚乱当中,有便衣警察被围殴,仍然有记者及其他途人加入阻止,但如今大家对暴力已经习以为常,再无见到有人去阻止这些暴行。周日的事件,揭示了治安问题、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

第一,治安问题。警方批准每次集会游行,最后的结局例必变为暴力冲击事件,其实背后的原因是暴力冲击的黑衣人已经成瘾,经常在苦等机会出来冲击,但如无大批人群聚集的场景,他们几十人出来打人冲击店铺,很容易被警方拘捕,所以他们往往会等有合法的示威游行的机会,有大型人群聚集的时刻,就涌出来施袭。这些集会游行的组织者其实明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他们照样搞集会,亦不组织足够的纠察人手去维持秩序,甚至恶劣到警察人员和他们讨论游行的状况时,竟然也可以被人袭击。搞游行者必须对游行和平有序完成负上责任,如果每次游行都变成暴力的话,政府为何还要批准游行呢?因暴力示威而受伤受损的市民以至警察,谁去赔偿他们的损失?往后游行集会最后演化成暴力冲击的话,应该起诉不负责任维持秩序的组织者。

第二,政治问题。香港的政坛和社会上充斥著所谓「和理非」(即和平、理性、非暴力),但这些「和理非」自己不和暴力割席,还说理解这些黑衣人于前线冲击,很感谢他们做了一些他们不敢做的事情。理解就是鼓励,不割席就是支持,香港暴力示威者之所以禁而不止,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以至安全,皆因有大批「和理非」在默默支持,所以话不割席的「和理非」是暴力的元凶,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们心里明白,他们一割席,暴力必将停止,他们选择不割席就是要实质支持。当然政坛的「和理非」还有选举的考虑,觉得一割席就会流失年轻人的选票,这种极度自私的考虑,令社会承担严重的后果。

第三,暴力泛滥的社会问题。于暴力浪潮高涨的时候,我支持严厉打击施暴者,他们当中有很多的年轻人。有人问我,这样对年轻人是否太残忍?我其实很同情年轻人的处境,甚至觉得他们也是受害者,受到网上谣言的影响,受到政治宣传的鼓动,精人出口,笨人出手,走上前线,大力冲击,负上刑责,而组织者就逍遥法外。但于运动高潮的时候,警察如不采取行动打击,客观上鼓励更多人参与,最后会令到更加多的年轻冲击者成为受害者。

很多家长一方面好努力送子女到名校,很关心他们的前途。另一方面,亦默许甚至鼓励他们使用政治暴力,却不知道这些行为最后会令到孩子深受其害,因为暴力是会侵扰人的心智,习惯使用暴力解决问题,之后就不会再按照正常逻辑与理性去解决问题。暴力是会成瘾,因为使用暴力宣泄愤怒但不受追究的经验,会深刻烙印于年轻人的脑海里,令他们爱上暴力。暴力成瘾,惨过吸毒,惯了施暴的年轻人,最后会成为家庭施暴者,甚至成为犯罪施袭者。大家有否发现,现在多了很多罪案,竟然有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参与,可以是持械行劫,相信他们都是受到社会风气影响,甚至自己已经曾经参与政治暴力,最后成功逃脱,受到鼓励转为罪犯。

不要以为政治就是政治,不会转移至其他方面。其实倒过来说,暴力就是暴力,习惯了暴力的年轻人,将来很难有好的前途。(卢永雄)

全文刊于《头条日报》「巴士的点评」专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