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中联办主任作风 不软也不硬
2020-01-21 08:31
中联办主任换人,曾任地方大员,年届六十五岁的骆惠宁接替王志民。在社会运动风波未平下,新主任作风如何,被视为中央对港方针的风向表,无论建制抑或泛民阵营谈的都是一条题目,新主任的作风是软是硬?
首度发文宜细读
新主任履新后,旋即约见记者,发表了简单讲话。上个星期,他在中联办酒会再开腔。当日,政经界出席酒会的人似乎特别多,估计大家是想亲身一睹新主任的作风,结果他们没有失望。骆惠宁除了发表讲话,后来还在场逗留了一段时间,与出席者接触。由于他的作风好像颇亲民,于是有建制派就认为他偏向走怀柔风格,作风较软。
骆惠宁到港时间不算长,然而,《人民日报》昨日就已刊出他的文章,这个安排当然是经过部署。如果关心本地政治前景,这篇文章就值得细读。在文章中,他提到「对于特区而言,如果国家安全体制机制长期缺位,外部势力就能够无所顾忌进行渗透破坏,『一国两制』实践就面临被冲击和破坏的极大风险。」又指「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建立和完善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并强化执法力量,着力补齐这一香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突出短板。」有人因此认为他的作风偏向硬朗。
外界关注新主任是硬还是软,但不少与中央长期有交往的政经界人士就认为,以软硬来划分新主任的作风,是过分着重手段,没有看清楚目前矛盾的本质。自去年六月起,修订逃犯条例惹起一波又一波的抗争,自从特区政府宣布撤回条例后,事件本质已不存在,然而,反对力量藉着争取五大诉求,不断发动对抗,煽动仇中情绪。有立法会议员和政界走到美国推动成立《香港人权法》,事件已变成挑战一国两制的底綫。
实干型解难好手
骆惠宁在《人民日报》的文章,正是点出了中央对事件的研判,认为看到外部势力在港渗透,香港在体制上出现国家安全的短板,未来的工作目标就是强化不足,这个目标要达成是清晰的,至于做法是软是硬只是手段差异,最重要是达成目标。
与内地长期有交往人士普遍共识,是骆惠宁曾长时间担任地方大员,是解难好手,现在年届六十五岁,在港没有特别联系。他来香港正好以超然身分,正确反映局势和作出处理。从履历上看,他会是实干型的强手,旨在有力地落实国家对港的政策。换言之,中央对港的立场和底綫是清晰和坚定的,无论谁人担任中联办主任差别都不大,分别是执行有多到位罢了。新人主政最大好处是没有包袱,能够客观地作出部署和回应。
自回归以来,中央维护一国两制的决心有目共睹,关键是有人不断挑战和冲击这个制度。在过去超过七个月的社会冲突中,就暴露出特区在制度上的不足,这就是新主任在报章中表达的讯息,因此今后的工作自然要围绕这些方面重点着力。
认清目标讲实效
做事最重要有清晰目标,然后再问用甚么方法最能达致。如果中央是要明确落实一国两制,补足国家安全的短板,当街头上,议会上有一班人要走到外国要求干预、抵制香港,在学校、课室引导年轻人敌视内地,甚至不惜揽炒,这些情况自然难以接受。至于怎样扭转这种局面,是软是硬,自然是那个方法有效就用那个。
原文刊于《星岛日报》「架势堂」 作者:齐秀峰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