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变化并不随我们主观愿望而转移

2020-01-07 10:00

早前写过《易经》,讲述易经的要义是变易,核心的道理是「随流顺变」。话口未完,新年一到,变化就来,中央宣布原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免职,由骆惠宁出任中联办主任。

很多人都欢迎变化,但是在变局初现的时候,究竟趋势如何,变向何方,人们往往都是循着自己主观愿望而推测,有时会显得一厢情愿。例如,看见中联办主任换人,特别是新任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有搞经济方面的背景,就认为中央会以经济怀柔手段处理香港问题。

渴望怀柔政策将至,是很多人的主观愿望,即是病痛时立即食止痛药,就算病没有医好,总言之能压住痛感,自我感觉就会变得良好。现在西方很流行这种食止痛药的政策,例如经济出现问题,不寻求结构的调整,而是大量放水,滥印银纸来掩盖问题。我不知道新任中联办主任的行事风格,但觉得只要留意中国近年的决策走向,对未来发展应可知一二。

习近平主席经常叫大家思考:「从哪里出发?走了甚么样的路?现在在哪里?向何处去?未来是甚么?」。经常思量这几个问题,对做人做事,建基立业,治国平天下,都相当有用。思考一国两制的由来,是中央希望用一个灵活的模式,去解决香港、澳门及台湾回归中国的问题,这就是一国两制的初心。香港近几年涌起的港独思潮,过去大半年出现的混乱,是一种脱轨现象,脱离了一国两制的正轨,走错了路。

中央再对香港怀柔,可否令香港重回正轨?抑或只是为政者只为自己眼前的方便,把问题又一次扫到地毡底里去呢?

香港应该向何处去?去年十一月中央的四中全会,已经给出答案。四中全会罕有地详细讲到香港、澳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任务及要求,相信是中央为医治一国两制脱轨病变开出的药方。当时提出五项要求包括:第一,坚持维护宪法及《基本法》,确定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完善宪法及《基本法》实施的制度机制。第二,完善中央对特区主要官员及任免制度及机制,完善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及依法行使《基本法》赋予中央的各项权力。第三,是建立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及执行机制,支持特区政府强化执法力量。第四,完善港澳融入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第五,是加强香港、澳门的公职人员及青年人对宪法及《基本法》,国情教育及中国历史文化教育。

四中全会提出这五项工作,等于针对香港的五个缺项,相信新任中联办主任骆惠宁会按四中全会定下的对港政策思路,开展工作。简而言之,焦点是完善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不让港独及违法暴力的思潮有萌芽发展的空间。

新任中联办主任骆惠宁的出身是政治型干部,曾经于青海及山西出任省委书记这个一把手的职位,这是历任中联办主任所无的经历。在中国的政治体系里,地方大员的丰富执政经验,善于处理极艰难的地方管治问题,有利全面执行中央对港政策。

更加重要是新任中联办主任坐镇中央对港的最前线,对香港的一举一动,完全了如指掌。有人话过去半年,半个国务院搬到深圳去,因为几大重要部门的主管都长期留驻深圳,协助处理港澳问题。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能成为常态。新任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来到香港之后,会直接抓紧中央对港政策的落实。

要随流顺变,首先要摒弃自己的主观愿望,客观探索中央对港的决策思维,才会看到变化真正走向,而不是胡乱期望中央派人到港,派一些优惠香港的怀柔政策。如果简单地派糖可以解决问题,相信香港过去半年,就不会乱成这样了。(卢永雄)

全文刊于《头条日报》「巴士的点评」专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