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仁济水管屋开先河 两成半单位享海景

2019-11-11 10:33

本地建筑师罗发礼两年前提出于本港兴建水管屋。
本地建筑师罗发礼两年前提出于本港兴建水管屋。

政府近年提倡增建过渡性房屋改善基层人士住屋问题,仁济医院早前公布,将会在荃湾以水管屋形式兴建过渡性房屋。设计有关项目的本港建筑师罗发礼表示,项目将成本港同类建筑的先河,有助日后引进于其他过渡房屋的项目;该盘提供约一百三十伙,当中约有两成半单位享有海景,大部分单位均由方形水管搭建而成,面积达二百多方尺,适合一家四口的家庭居住,而采用圆柱体设计的水管屋则可利用弧形空间置物。记者:杜展铭

本地建筑师罗发礼两年前提出于本港兴建水管屋,让桥底等本身难以建屋的空置用地,亦可搭建水管屋以作过渡性房屋之用,有关概念即将成为现实。据仁济医院早前公布,拟于荃湾海兴路与海角街交界一幅占地约三点六公顷的用地,兴建水管屋作过渡性社会房屋,受惠人数约五百人至七百人,料于明年第四季可入住。记者:杜展铭

明春设示范单位参观

罗发礼表示,项目料提供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伙,拟提供两款水管屋,均设有独立厨房及厕所,当中主打方形管道屋(Boxpod),涉及约一百一十至一百三十伙,面积二百五十方尺,适合四人居住,楼底高可安装风扇,而且可两边通风。另一款为圆形管道屋(Opod),提供约二十伙,面积约一百五十方尺。他指,项目届时将可叠高两层,料约两成半单位可享海景。

罗发礼称,项目现时已有设计蓝图,现待仁济医院获批拨款建屋,初步构思有关水管屋的单位可在深圳兴建,之后再用货车运往本港,期望最快明年首季在荃湾现址兴建示范单位予公众参观。他特别提及,希望方形水管屋可成本港的一种标准,日后若有其他社福机构有兴建,可直接于引用该类设计,加快建屋步伐。

就有关水管屋设计,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主席严志明表示,水管屋设计的概念上,为一个富有创意的方法,可短时间内增加临时房屋,为迫切家庭提供即时的居所。他指,水管屋最初的概念,源于非洲贫民区等地区,不时会出现水浸或火警等,因此水管屋较铁皮屋更安全,近期引入本港。

弧形设计留置物空间

就现时设计上,部分水管屋以圆柱体设计,适合作二人单位,严志明指,圆形水管屋本身面积不大,未有太多地方让住户置物,惟圆形的特性,在于地板以下及屋顶位置呈弧形,因此在铺设地板后,地板下方可尽量预留部份分空间置物;同样地,单位上方亦呈弧形状态,应保留空间置物。他指,水管屋在设计上,地面的面积必须要够大,住客才可有足够空置活动,同时亦可预够足够空间在下方置物。

严志明以民航飞机为例,中间位置用作接载乘客,上方及下方的空间亦会尽用放置货物等。惟他强调,水管屋为改善住屋环境的方法之一,属临时性质,增加住宅密度等则为长远的解决方法。

原文刊于《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