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回响】莱坊林浩文:对楼市无重大影响 未来数月视外围及社会运动因素

2019-10-16 13:08

对于特首林郑月娥在最新《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土地及房屋政策部份,莱坊执行董事兼估价及谘询主管林浩文认为,对楼市没有重大影响,未来数月外围因素,尤其中美贸易及本港社会运动会影响楼市走势。他预测,未来3、4个月楼价会仍向下调整5%。住宅楼价有机会从高位(2019年6月)向下调整约10%。但出现像97年般的「大跌市」机会不大。 林浩文认为《施政报告》「不过不失,有待观察」,个人会评「70分」,比上一份好。认同政府的出法点,只是许多政策要有长远规划及施政决心、也需要持续性地推行,否则效用不大。在「宜居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香港仍落后于许多其他地区。不管未来数月的市场波动,长远而言香港所有类别的土地供应仍然不足,所以在土地供应上要有多项选项。 卖地是政府主导,卖楼是发展商因应市况推盘。他认为,现在问题是楼价仍然高企,未来3至4年数字上的供应是足够的,但可负担的住宅供应(affordable housing) 却严重不足,所以市民能负担的面积愈来愈少,选择也不多。希望政府增加港人置业阶梯,考虑不同阶层的置业需要,审视公屋和居屋的政策和入息限制,以至轮候时间。 此外,相信现时政府没有「减辣」空间,未来6个月「减辣」的机会也不大。估计今年美国可能减息1至2次。 他估计,2019/2020卖地收益(包括补地价)约1200亿至1600亿元(视乎高铁站地皮收益)。 1.按证保险上限提升首置客楼价上限提升至800万元,这是好事,可以帮助年青人及「中产」,亦有多一个选择,不用令买家只能倾向买1手楼。估计未来数月2手有会转活跃,2手成交比例可望因此提升(由64%增至70%)。现时1、2手比例是36%对64%。 2.土地收回条例 -引用这条例有一定用处,收地需拣选合适地点,由于部份新界农地必定位置偏远,要考虑基建交通能否到达,另外是四周环境,如所收回的土地只兴建公型房屋,容易被标签化。另外,如收回的土地上有使用人或占用人,政府亦需小心及平衡各方利益及要求。除基建及房屋供应外,发展「地区经济」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3.公私营房屋 - 「公私营7/3比例」,希望政府要贴近市场,也要果断判断,因为市场变化可以好快,而政府政策又经常滞后。 4.公私营合作 - 希望政策能尽快推行,同意政府的「土地共享」政策,预料发展商可以把手上的农地与政府共同发展,这可加快土地及房屋供应及放土地价值。但仍视乎政府计算补地价的方法和批改变土地用途所需的时间。在补地价的层面上要有机制及「公平公开」,或有评分制度,以释除市民的疑虑。私人发展商参与也可加快「起楼速度」及「商业发展」。因提供住宅及基建外,亦需发展商业及地区经济,这不可能单靠政府去实行。 5.公营房租者置其屋计划 -约4万个单位仍未卖出,如公屋居民能以较低价钱购买自住单位,有助缩窄贫富差距及「上流空间」,还能释放土地价值,对劳动力市场有正面作用,同时能更有效地运用现有公营房屋资源。但首先要解决管理问题,例如政府对维修储备基金的注资金额、重新审视租置屋的界线范围等。 - 另外,因公居及基层需求大及轮候册长,建议审视所有「置业阶梯」,避免在楼市下滑周期时对私楼的影响。 6.土地及房屋供应 - 相信未来3至4年住宅可达标。估计未数月政府卖地仍会减慢,「留番O的弹药喺手」,建议政府尽早确立时间表,并开始进行谘询和作出全盘规划。因2023年后的供应是「大问号」,中长远供应有赖新增土地几时到位,因许多建议及发展区要改土地用途或要平衡许多持份者。未必能短时间释放这类土地。需要维持长远的执行力度,希望政府成立专责委员会/部门去执行。 - 除住宅地外,其他土地供应如商业、物流、休闲亦不足。土地供应的问题要加快决定及落实。 7.填海及人工岛及东大屿及棕地 - 东大屿发展有一定地理优势,又有「大湾区」概念,但这是长远计划,希望政府有时间表。 - 棕地是一大问题,不易解决。一方面有土地持份者,另一方面要吸引土地占用人愿意搬出,但又涉及一定嘅赔偿问题。 - 认为填海及人工岛的选项较为可取及可行,在维港以外的非天然海岸线填海及在中部水域兴建人工岛,这类土地供应可减少赔偿问题,而相关持份者亦相对较少。这类建议在推行上会比其他选项的发展速度为快,另外填海及人工岛亦比较容易兴建大量土地,对未来新市镇或城市规划上亦较容易及全面。但在实行之前,政府应进行不同的可行性研究、技术上评估,环评报告,以决定可行性。尽管填海及人工岛是可考虑选项,但要长远增加香港土地供应,不应该过份依赖一两个选项,多个选项应该同时进行,并应加快和多角度实行。 - 「大湾区」发展亦十分重要,如政府未来主力协助大湾区的开发,估计长远有利新界北区住宅楼价(如元朗、屯门及东涌)及北区的商业地产。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