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进入枯水期 千年古迹「落星墩」提早重见天日

2019-10-13 11:34

「落星墩」提早重见天日。网上图片
「落星墩」提早重见天日。网上图片

长江中下游自七月下旬以来严重乾旱,「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湖内的千年历史古迹「落星墩」重见天日,露出全景。由于落星墩长期泡在湖水中,建筑至今仍未腐坏,因此吸引不少游客特地到现场一睹风貌。

过去鄱阳湖通常要到11月中旬才会进入枯水期,一直到翌年三月才结束,因此落星墩仅有约五个月的观赏期;由于今年乾旱情形严重,因此落星墩提早重现于世,不过为防水资源不足,目前当局已进一步加强用水管理,保障民众生活用水无虞。

落星墩由于形如星斗而得名,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出现,当时被封为「宝石山」,宋朝初期曾在上头兴建亭院,明代时又增建了其他各种楼阁,但由于年久失修,至今只剩下一些遗迹。在北魏时期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就曾形容:「落星石,周蛔百馀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此外东晋陶渊明、宋朝王安石均曾作诗吟咏。

由于当局预估目前鄱阳湖的水位将持续下降,且江西省10月中旬的降雨仍将持续减少,甚至无降雨,为此相关部门已出动进行防灾抗旱,会适时启用人造雨作业。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