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人类基因编辑研究 世卫启动全球注册计划
2019-08-30 21:11
去年11月,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声称透过基因编辑技术,令一对新生女双胞胎婴儿能够先天对爱滋病免疫,成为全球首例,消息引来国际社会争议,被指绕过生物医学伦理审查。为了跟踪并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周四宣布启动一项针对人类基因组编辑活动的全球性注册计划。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在技术和伦理影响得到适当考虑之前,各国不应允许在人类临床应用中进行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组编辑的任何进一步工作。
世卫组织一个18人专家谘询委员会周四宣布启动这个注册计划的第一阶段,使用世卫组织的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临床试验进行注册。该委员会呼吁全球所有与人类基因组编辑相关的研发项目责任方登记有关试验。为确保注册管理机构的运作符合目的且充分透明,委员会表示将与利益攸关方广泛沟通,并可提供在线谘询和参与指导。
谭德塞在当天的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一些科学家已经宣布他们希望编辑胚胎基因组,这说明世卫组织相关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他说,一些疾病曾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为患者战胜疾病带来了巨大希望,但新技术的某些用途也带来了独特和前所未有的道德、社会、监管及技术等方面的挑战。
基因改造人类胚胎是否符合道德及伦理一直是医学界一个引发争议的议题,英国等国家更禁止一切与改造人类基因有关的研究。贺建奎的研究传出后被外界强烈质疑,南方科技大学事后发出声明,指贺建奎已于去年2月1日停薪留职,大学对他的研究并不知情,校内的生物系学术委员会也认为他「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有见及此,世卫组织去年12月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与利益攸关方广泛协商,制定一个强有力的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治理框架。按计划,委员会未来两年内将与包括患者群体、民间团体、伦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在内的利益攸关方进行一系列面对面和网路磋商,就制定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治理框架谘询意见。
世卫组织强调,这一框架应具备可扩展、可持续的特点,并适用于国际、地区、国家及地方各个层面。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