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RK」一日处理200公吨厨馀 三星期转废发电
2019-05-17 11:19
厨馀占本港都市固体废物中逾3成,日均逾3000公吨厨馀中,以来自家居为首,约占7成,其次是工商厨馀,每天约1000公吨。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以「厨馀回收:中央处理 发电为本」为题发表网志,指位于北大屿山小蚝湾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去年年中开始营运,每天中央处理量可达200公吨厨馀,至于分别位于北区沙岭及元朗石岗的O·PARK2及O·PARK3,处理量日均各约300公吨厨馀,前者正待立法会财委会审批拨款;后者则在规划研究阶段。
黄锦星表示,吃剩的厨馀,约三星期后变电,「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系列因应本地厨馀特性及气候环境等,善用合适先进科技,透过厌氧分解(Anaerobic Digestion)过程,转厨馀为生物气作可再生能源,产热产电。以O·PARK1为例,能源不单自给自足,并预计每年输出可高至约1,400万度剩馀电力。相邻的「小蚝湾污水处理厂」辅设现时全港最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场,共4,000多块太阳能光伏板,年产电力约110万度。两者对照可再生能源潜力,可见O·PARK1转废为能所产馀电,甚为出色,相等于约50,000块太阳能光伏板。
他又指,为进一步加快加大转厨馀为能的整体吞吐量,近年环保署与渠务署积极协作及创新,加码研究活用部分合适的现有和计划中的污水处理厂,作「厨馀及污泥共厌氧消化」(Anaerobic Co-digestion)。当中,大埔污水处理厂厨馀回收先导项目,亦刚刚率先落实,厨馀处理量可达日均约50公吨,转废为能。
黄锦星续说,减废减碳需推动惜食及厨馀回收,双轨并行,他又感谢近千「咪嘥嘢食店」支持惜食香港运动,亦乐见逾200工商机构率先支持中央厨馀回收转废为能,当中包括超级市场、餐厅酒店、街市商场、食物工厂及公共机构等,将厨馀送往O·PARK1作中央处理。同时,环保署牵头的跨部门工作小组早已成立,加强厨馀收集及运送的协作,以身作则。目前,食环署管辖的40个街市和熟食中心,以及房委会管理下9个街市和商场,均将其厨馀回收予O·PARK1作中央处理,转废为能。另外,中央厨馀处理可望于今年内开始覆盖部分家居厨馀,尤其优先收集来自已具厨馀回收经验的屋苑。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