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以弱胜强背后的钢铁逻辑

2022-08-02 08:02

八月一日是建军节。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成立。

六年之后,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二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领袖,统领原义勇军士兵二万馀人,为了对抗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共实行的围剿,在江西省省会南昌起义,正式建立了由中共领导的武装部队,这是人民解放军的由来。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同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我们再看看另一条时间线。

一八九五年,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溃败,北洋舰队覆灭,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清朝签订《马关条约》,正式撤出朝鲜半岛,并丧失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和台湾领土主权。

三十二年后,人民解放军建军。这是我国军队由弱变强的起点。

之后十年,解放军在国民党军不断围剿之下,不但存活下来,还发展壮大。

接着在一九三七年日本侵华,解放军就投入抗日战争之中。国共军队经过八年抗战,在一九四五年成功把日本侵略者打败。有人说日本战败投降是因为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枚原子弹,我就说如果没有中国军队在中华战场上拖死了日军,若然中国快速失陷,说不定二次大战的战局都要改写。

抗日战争刚结束,解放军就陷入国共内战之中,但不出四年,已打败国民党军,迫使蒋介石国府政权退到台湾。建军二十二年,解放全中国。解放军崛起之快,举世瞩目。

但在新中国建立未够一年,韩战在一九五○年六月爆发,解放军抗美援朝,又投入极度艰苦的三年战争中。今次遇上更强的对手、世界第一强国美国。

结果在三年战斗,解放军在上甘岭等多场关键战役,奋战令人动容,最后迫使美国在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美国军人出身的历史学者贝文.亚历山大,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写道:「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这一年才是中国建军第二十六个年头,已进入世界最高级别的军事对抗中。

有时回望历史,略嫌细碎,总想在当中抓出一点脉络。

看解放军建军二十六年的历史,看出最大特点,会发现她总是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国共内战,解放军多次被围剿追杀,在长征时只剩以千计的零碎部队,最后不但能在虎口逃生,更能反败为胜。日本侵华,解放军从人数到装备,都远比日军落后,最后却能固守阵地,静待黎明。投入韩战,事前没人会看好解放军,能抵抗美军的钢铁雄师。

以多胜少,不足为奇。以弱胜强,弥足珍贵。致胜之道,除了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亮剑精神外,相信还因为中共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强固的军事化组织,铸造出这队钢铁雄师。

一部美国学者威廉.恩道尔写的畅销书:《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揭露了美国统治集团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孤立中国,制造危机,想扼杀中国发展的种种图谋伎俩。

但在中国一穷二白,军事装备极其落后的一九五○年,中国都可以打赢韩战;如今解放军已跃升全球第二强大的军队,当然有能力应付更大的挑战。

止戈为武,是千古不易的道理。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