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High Tea|商品暴升 猪肉暴跌

2021-10-18 07:56

上周港股只有三个交易日,恒指上周五收报25330点,科网股表现较佳,连续第三个星期录得升幅;科指收报6318点。

  外围上周表现强劲,最后一个交易日乘着零售数据胜预期,加上企业季绩强劲,刺激杜指收报35294点,急升382点;标指收报4471点,升33点;纳指收报14897点,升73点。全周杜指、标指、纳指分别收市累升1.6%、1.8%、2.2%。

  美股在华府同意暂时提高债务上限至12月3日后,开始又炒资金市,比特币造价回勇,市场对美国退市恐惧暂时有减退迹象,摩根士丹利行政总裁James Gorman接受外媒访问时表示,该行正在为加息做准备,又指当前市场亦已经消化了对缩减买债及加息的冲击。

大摩开口 为迎接加息准备

  外围对通胀和加息大安旨意,对比下,内地防险意识就浓烈好多,市场传出中央对银行及金融机构防险措施关注,随后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

  根据公布,新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附加监管指标要求,包括附加资本、附加杠杆率等,同时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要制定集团层面的恢复计划和处置计划建议,并按规定提交人民银行牵头的危机管理小组进行审查。

巡视组落香港 查中资银行

  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基于2020年数据,评估认定了19间内地系统重要性银行,包括六间国有商业银行、九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四间城市商业银行。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第一组八间,包括平安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四间,包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三组三间,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重要性系统银行名单公布时,外界曾关注银行在资本上承受的压力,现在再提出额外规定,相信影响有限,不过心理上或者有点冲击。

加强布防楼市 管控不似会停

  上周内地有消息指中共中纪委辖下的中央巡视组,进驻人行、银保监、中证监以及四大内银等25个金融机构。中央巡视组亦进驻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资产管理公司东方及信达。

  知情人士话,中央巡视组不但在内地巡视,仲杀到香港,进驻香港大型中资银行查借贷。若借了俾出事的内房商,在港的中资银行都有得震,无得瞓。

  央行加息对重要银行的监管,相信与防范内房财政频亮红灯有关。有活跃内地的金融界大佬直言,内房商为了取得融资,先向正规金融机构借钱,四出交结关系,再向私人融资,以高息再行借贷,为了争取在售楼排行榜领先地位,做大销售额,借爆在所不惜,这种「西部式市场」是发展初阶段常见的势态。现在中央要防控楼市风险,限制借贷,是想争取软著陆,过程中自然可能影响银行,所以要小心翼翼,涉及板块短期内都会弥漫审慎气氛。从中央对金融风险加强布防,大佬认为内地对内房管控仍不会放松。

  上周五虽然指数向上,但内房股逆市下跌,中海外(688)收跌4%,报17.3元;润地(1109)亦挫2%,收报31.6元;碧桂园(2007)则跌1%,收报7.69元;世茂(813)跌2%,报12.9元,民企内房短期压力不易解除。

猪肉股成雷区 万洲添压

  除了银行内房,另一个股市雷区是猪肉股。内地肉价不断下挫,拖低整体消费指数,在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背景下,内地猪肉股集体「爆雷」,估计三个季度猪肉股亏损超百亿元。业内估计,有「猪茅」之称的A股牧原股份第三季度预亏5亿至10亿元人民币,其他大股正邦科技三季度预亏55亿至65亿元,新希望预亏26亿元至30亿元。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牧原股份表示,虽然公司生产量增加,但由于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2021年前三季度生猪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导致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香港挂牌的猪肉股主要有万洲(288),公司早前因为大股东父子内讧闹出负面消息下插,上周收报5.1元,接近今年最低价,但无论从消息面抑或基本面,都仲未系捞底时间。

  内地肉价年前曾经暴涨,主要因为猪瘟加上食饲周期叠加因素,当猪农大举加养小猪,供应大增,立即造成价格急跌。这种情况在商品同样经常出现,过去两年商品价格受行情不振影响减产,去年起内地经济回复,加上美国重启经济,造成油价、煤价、金属价格持续攀升,一如年前猪价。从同一时间,商品暴升、猪肉暴跌,可见通胀和资金不是唯一决定价格因素,供应起落都会左右价格。猪价现在滑坡形成趋势,要扭转需要一段时间,到猪平伤农压抑供应才会改变。同样,天然气、商品等能源在冬季樽颈炒上,都不会话停就即刻会停。

成本高售价低 侵蚀盈利

  另一方面,环球商品和通胀大升,令人担心中国也受影响,但最新数字显示,中国暂无消费层面的通胀压力。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内地九月的通胀数据,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按年大升10.7%,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则仅升0.7%。PPI与CPI的差距出现双位数,创下1993年以来最高值,反映内地上游生产物价,无法传导致下游消费者。PPI上升主要因为各种原材料价格高涨所影响,包括大宗商品、能源价格在今年在都大升,政策容许电价升幅进一步扩大到20%,大上游制造业成本会进一步加大。

  内地PPI大升时,CPI却仍然低企,美国最新的CPI同比增加为5.4%,亚洲经济体如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也录得超过2%升幅。即使把能源与食品撇除,内地9月的CPI仍只有1.2%升幅。内地CPI明显比PPI低,第一就反映内地消费者需求弹性高,对价格升幅敏感,自然压制CPI上升。反之,美国对国民有大量疫情补贴,消费者不问价买东西,需求弹性低,消费者无论价格高低都去消费,价格就大升。第二是中国偏紧的货币政策,阻截了美元外溢效应,人民币升值,更减少输入性通胀压力。

  内地CPI低PPI高,只对商品股有利,对下游企业盈利有直接影响,成本升售价不升,侵蚀了利润。以电企为例,煤价大升电费升幅有限,出现一发电即蚀的状况,现在放宽了电价上限略有帮助,但煤价一日不回,内地电厂仍然无运行。

陆羽仁

原文刊于《头条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