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新移民母亲疫后就业率大跌 学者倡学校加强支援 助释放劳动力
2025-03-21 06:30
三年疫情导致香港经济重创,其中内地来港的新移民就业及收入更明显受到影响。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收集了香港社区组织协会3236名内地新移民会员在疫情前后的数据,结果显示,育有6至15岁子女的内地新移民母亲,其就业率在2016年至2021年期间大幅下跌,跌幅为本地出生母亲的3倍,原因包括因子女停课,需留家照顾子女而放弃就业。该中心建议学校可加强学生的课后活动及功课辅导,延长学生留校时间,帮助家长投入劳动市场。
就业率大跌至2021年的30%
浸大工商管理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总监(知识转移)黄健明表示,3236名内地新移民在疫情前后的收入中位数,在2020年疫情初期为14769元,较2019年下跌4%,至去年,他们首9个月的收入中位数为15023元,仍低于疫情前3%。另外,研究更发现于2020年失业的内地基层移民中,逾半至去年仍未恢复就业,有15%的移民个案即使成功重返职场,其收入仍低于疫情前。至于育有6至15岁子女的内地新移民母亲,其就业率由2016年的39%,大幅下跌至2021年的30%,跌幅为9个百分点,为本地出生母亲的3倍。
基层收入不如疫前
由于疫情期间学校停课,在职的内地新移民母亲缺乏全面家庭网络支援,因需要留家照顾子女而放弃就业。已来港7年的李妙容表示,她初来港时任职于学校饭堂,但疫情爆发后学校停课,顿时失业,直至儿子升读小六并恢复全日上课后,她才得以重返工作。育有两名分别就读小二及小五的邹雪琴则分享指,疫情前她曾从事代购以维持生计,然而疫情导致封关,订单锐减,收入大受打击。她坦言,其家庭曾需借贷度日,幸近年已还清债务,她目前同时从事三份工作,惟收入仍不如疫情前。
疫情影响内地生来港
黄健明认为,疫情期间学校停课打击新移民母亲就业,他呼吁政府、学术机构及社区组织加强合作,为支持内地新移民母亲就业提供配套,例如在校内和社区增加资源,以支援父母照顾儿童。他续指,学校在支援新移民家庭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建议学校加强课后活动及功课辅导,让学生留校时间延长,从而减轻家长照顾子女的压力,帮助他们投入劳动市场。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副主任施丽珊称,研究结果与其观察脗合,新移民家庭新来港时除了需要照顾子女,同时亦要面对社会托儿服务不足、社交网络薄弱等挑战,希望社会加强支援。
此外,研究亦指出,疫情推迟了内地来港的中小学适龄儿童的抵港时间,长远或会影响他们升读大学的机会。团队引用教育局的统计,表示首次入读本地中小学的内地学生人数由2018至2019年的年均7951人,下降至2020至2022年的3832人。
记者锺绰盈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