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文科及科学科课程统整|津贴小学议会

2024-03-06 11:33

小学人文科及科学科课程统整|津贴小学议会
小学人文科及科学科课程统整|津贴小学议会

编者按:津贴小学议会举行圆桌会议,邀请学界不同持份者,一起讨论「小学人文、科学及电脑科的发展及落实方案」。昨天已讨论了人文科及科学科的「评核方案」,今天将于「课程统整」方面进行探讨。

课程统整模式与教育哲学
课程统整模式与教育哲学

 

当年由3科(社会、科学、健康教育)转为一科「常识科」,当中内容已包括2大学习领域︰「人文科」及「科学科」,但课程统整的缺陷仍未完全解决。现在政府宣布将小学常识科分拆,就必须十分小心。其实有小学早在几年前已将常识科内的人文范畴与科学范畴分开,以擅长该范畴的老师任教,提升效能;而且,在科学范畴中增加实验环节,这种调整广受学生欢迎。然而,现在修读教育学士﹙常识科﹚的准老师,多在中学阶段修读文科,要求文科的老师去处理理科的实验,会遇上不少困难。

苏炳辉校长希望霍秉坤教授就「人文科」内容加入国民教育及历史等,分析是否会变得臃肿?目前的课程框架上又有甚么具体改善的地方?


专科跨科 合理平衡

霍秉坤教授提出了几个建议︰第一,准备很多生活化例子;第二,有一个好的课程领导,建立一个好的校本框架,减少重叠,从而节省教节;第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结合影片、故事、问答等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他赞成可进行部分同类性质学习领域的统整,例如结合中文科与人文科的历史知识,但不应强行推动全方位跨领域范畴的统整;换言之,不适宜由弱统整课程突变为强统整课程(见附表)。

至于科内的统整及跨学科的适度联系是值得鼓励,例如在中文科教授李白一首诗时,亦可提及唐代的历史等。霍教授指,课程统整是需要有相对应教科书的配合,要老师自编教材取代教科书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老师在时间、资源及人力上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他认为若有教科书商或相关教育机构协助,是比较容易达到统整效果。

此外,不应过分贬抑专科的知识及夸大跨科知识和能力,虽然建议人文科与其他学科要有若干程度的联系,但对专科和跨科要取得合理平衡。常识科一直以来碍于在升中呈分占分数比例并不高,因此在学校不受重视,所以很多时不是专科专教。他表示,未来小学「人文科」及「科学科」的课时和占呈分比例是否能够增加,以引起足够的关注。

此外,参考教师专业培训课程内容,他觉得从量到质都不足够。传统上,教育学士与专科学位+教育文凭哪个较好,一直存在争论。目前只能建议从教育学士课程中加强本科知识,须有7成本科知识,但这7成内容不应强调相关科目的教育知识,更应聚焦科学科的内容。

延伸阅读:小学人文科及科学科评核方案


系统工程 上下协作

小学的人文科到初中的公民、经济与社会科(公经社科),再到高中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有些课题或内容是重复的,建议教育局有责任提醒老师怎样将这3个课程的重点和衔接呈现出来。

戴希立校长补充,上海整个教学改革有3句流行说法︰第一,需要帮助学生从专科学习中增加跨科学习。跨科统整是一件很大的工程,但跨科联系可从专科开始,或从科内统整开始,这就要求课程领导和教师的功力。第二,培养学生的解难能力而不是解题能力。第三,做好项目或专题研究。

戴校长表示,常识科分拆和改革并不容易,是一个要有目标、组织、流程和人才的系统工程,单靠校本努力实践并不足够,要加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共同协作。(三之二)

注︰小题为本报所加

津贴小学议会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