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医科生柬埔寨实习 助眼疾病人

2023-06-06 00:51

全球在疫情后复常,各地交流逐渐恢复。有医科生前往柬埔寨,协助医疗团队推动「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参与的中文大学医科生杨卓诗,期间协助运送物资、照顾病人,更有机会跟随医疗团队学习使用仪器、观摩眼科手术,令她开阔眼界。同行的香港大学医科生李蕙岐则指,透过服务感受到医生不仅「懂得如何用手术刀」,更要懂得照顾病人的需要。 

记者:蔡健行 

(左起)李蕙岐和杨卓诗认为,在柬埔寨参与实习,除了有机会观摩眼科手术,在照顾病人过程中亦获益良多。 旁为共享基金会副项目总监杜沛欣。
(左起)李蕙岐和杨卓诗认为,在柬埔寨参与实习,除了有机会观摩眼科手术,在照顾病人过程中亦获益良多。 旁为共享基金会副项目总监杜沛欣。


杨卓诗和李蕙岐在4至5月以实习生身分,跟随慈善组织「共享基金会」,前往距离柬埔寨首都金边约3小时车程的波罗勉省,参与「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当地属乡郊地区,居民以务农维生,杨卓诗称当地医院间中会停电,亦欠缺医疗资源,需要人手搬运物资,为救援服务带来挑战,「原来人道救援真是不容易的工作,大家可能只会注视20分钟的手术,但其实有很多工作,才让手术成功。」两人除了搬运医疗物资,亦要负责照顾病人,例如协助解释手术内容、安抚病人、手术后协助检查等。 


学习使用医疗仪器 

两人更有机会在现场学习使用医疗仪器,甚至观看手术过程。杨卓诗忆述,获广西医疗队的医生指导,学习使用检查视力的裂隙灯,更获医疗团队准许,在流动手术车上观看白内障手术过程,「虽然执刀的医生知道我有机会不明白,但他仍然很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甚至让我用显微镜观察如何开刀、如何换晶体。」 

学习新知识之馀,她认为参与项目有助实践医疗知识,「不止是量血压、血糖,有时亦会向病人解释手术内容,例如手术风险不高,做完后视力可以有多大程度改善等。」 


照顾患者身心需要 

李蕙岐认为,与病人的相处,是救援服务中的重大得着。她留意到不少病人躺在手术台上,会突然感到惶恐,「其他人都穿手术袍、戴着口罩看自己,其实很恐怖,所以我们也会安排翻译或家人陪伴。」她指,今次服务涉猎不同范畴,病人在不同阶段所需亦有别,「令我明白医生不止是学懂如何用手术刀,更要懂得如何全面照顾病人。」 

李蕙岐对一名病人特别印象深刻,他在手术后检查后要求众人拉下口罩,「通常病人都是握手道谢,但这位病人手术后重见光明,说希望要认清楚帮过自己的人,令我深受感动。」 

参与医科生在当地学习使用裂隙灯,为病人筛查白内障。 受访者提供
参与医科生在当地学习使用裂隙灯,为病人筛查白内障。 受访者提供


「共享基金」救援项目 

共享基金会2018年成立后,向「一带一路」沿綫国家及地区提供医疗及公共衞生援助。基金会副项目总监杜沛欣表示,基金会每年均会招募实习生和义工参与救援项目,「除了医科生和公共生的学生,亦有来自法律系、政治系的学生参与」,以应对物流、数据分析、宣传等工作。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