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睡前故事|掌握5个讲故事技巧 提升幼童语言能力

2023-03-09 13:38

小朋友睡觉听故事除了可以睡得好,外国一些长期研究发现,1至3岁小朋友自小在家中培养阅读习惯,对于7岁时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显著关连。如果父母在婴幼儿8至9个月开始说睡前故事,能提早为亲子阅读打下基础,小朋友上学后的语言掌控能力和词汇量亦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下分享5个向小朋友讲睡前故事的小技巧:


一丶运用语气助词吸引注意

说故事时加入适当的语气助词能发挥「吹哨子」的效果,例句如:「看!这是公主的城堡」丶「哇!这朵花真好看」。对幼童来说,语气助词是简单的标记,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细心聆听和记下后面紧接而来的不同词汇。


二丶描述故事插图的细节

学前幼童的眼球多注视色彩夺目的图片,父母在讲故事时,也可以描述故事插图的细节,有利小朋友的洞察力和联想力发展。


三丶与孩子的世界联系起来

举例说,在读到关于小动物的故事时,如果家中有养宠物,可以把故事中的角色或情节,与日常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这只小狗就像我们家中的狗狗般贪吃呢」。


四丶提出问题

曾有研究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妈妈通常比爸爸更爱提出问题,虽然问题太多可能令丈夫们难以招架!但对孩子来说,经常发问有助建构更立体的叙事能力。特别是讲故事时,可多引导孩子注意人物的行为丶感受丶想法,例如问「为甚么他会这样做?」随着儿童年龄从2岁增加到3岁,慢慢洞察到别人的行为,他们更乐于与他人交流,在对话中学懂运用的词汇也随之增加。


五丶8分钟半内平静安抚

最后,睡前故事对成长好处虽多,但别忘记,最重要的是令孩子睡得好丶心情好。瑞典心理学家 Carl-Johan Forssen Ehrlin 就写了畅销故事《想入睡的兔子》,讲述了蜗牛等动物努力帮助兔子入睡,同时也哄小朋友放松入睡。从婴幼儿睡眠健康的角度,每次睡前故事也不宜过长,时间最理想是8分半钟之内,既达到平静安抚,亦可建立与孩子的情感连结。


文:国际认证健康顾问丶婴幼儿睡眠顾问 Stephanie Huen,及注册临床心理学家 Dr. Charlotte Tang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