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2021】香港文化滋养我的创作——徐国能笔访对谈

2021-05-05 10:27

编者按:文凭试中国语文科阅读卷上周举行,今届考材首现翻译文学作品,而台湾作家徐国能继〈第九味〉后,其散文〈火车和橘子〉又再列为考题,成为首位作品两度列入题目的作家。他接受本报越洋访问,回应作品再成考题之馀,谈到他对芥川龙之介〈橘子〉的喜爱,继而创作〈火车和橘子〉的点滴。他又提到香港文学作品、流行歌曲与电视剧,都是其文学养分的重要来源,「香港在竞争中常显露的智慧和幽默,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依旧很迷人」。徐国能与记者答问,全文如下:

奇特而意外的缘分

问:对于〈火车和橘子〉今年获选为香港文凭试考材,知道这件事的当下感受是怎样的?心境上和一四年获知〈第九味〉获选为考材时,会有不同吗?

徐:我是通过网络,有朋友、学生和我提起这件事。当下觉得百感交集,因为觉得几年前(印象中是二○一四年)才成为考题,如今又选为题目,忽然之间才觉得原来岁月匆匆,当年考试的学生,现在都已经毕业工作了。这几年,我常被学生、老师问到,第九味是哪一味?当年我以为我知道人生是何滋味,如今我似乎才更明白了人生回首岁月的悠悠感叹,香港这两个命题对我来说是奇特而意外的缘分,我觉得考的不是学生,而是我自己,对文学与生命的深深思索。

随时体察世情

问:如果由你来回答这道题目,你自己会怎样回答?(中文科卷一第十六题,节录〈火车和橘子〉文末收结全文的一句「我想,如果是幼稚的我站在一个命运必经的转弯路口,列车隆隆驶过,我又该用甚么情怀,去接住姊姊从她的故事里抛来的蜜柑呢?」,问考生此句有何深意并加以说明。)

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我认为好的文学,正是在提醒她的读者,去理解旁人的心境和情感。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写的是他的觉悟,而我设想自己在故事中,又会有甚么情怀。杜甫诗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的,年幼的孩子并不能理解人间的忧愁、苦难,如果我只有七岁,那么我会感谢姊姊给我一个好玩的礼物,品尝橘子的甜;然而我已近五十岁了,我想我会感谢姊姊牺牲自己去做工养家,但尝出的是橘子中的酸。随时去体察世情,理解人生的难处与他者的苦,我觉得是文学的本质,也是我创作的初衷。

〈第九味〉考生成自己学生

问:这次其实也是首次有台湾作家的作品两度成为香港文凭试的考材,有好些考生说操练历届试题时,有做过当年〈第九味〉的题目。身为作者,你会如何评价这一个现象?

徐:我觉得颇为意外,也许真正伟大的文学,并不一定适合当考题,我的作品较为浅显通俗,自己又是老师,所以希望自己的文章不会给同学造成太大的困扰。如果有同学曾练习过〈第九味〉的命题,也不会影响考试的公正和评量的客观性,因为作者虽是同一人,但内容主题和思考方向都是全然不同的,我更盼望同学们,人生中不要因为考试才读文学,文学能在寂寞的时候,给予我们很多安慰和智慧。

芥川从细诗微发现意

问:可以给我们说一下,创作〈火车和橘子〉的背景吗?当时你是以怎样的心境写出这些文字?对于芥川龙之介〈橘子〉一文,你本人有怎样的看法?

徐:这也是我多年前的作品了,说来正巧,我知道这个考试消息时,正在读我的学生叶秋弦的散文,她正是当年考过〈第九味〉的香港同学,后来来台湾读师大国文系,与我相识,几年前毕业回港深造。她的散文集:《绿皮火车》,好像在六月将在香港出版,绿皮火车是开往韶关的吧?我觉得她散文中的描述,和台湾不少火车沿綫很像。

当时写〈火车与橘子〉,正是在火车上,某个假日清晨,搭火车去赶赴一个讲席,车上许多外劳,焦急而热切地用陌生的语言聊天,窒闷的空气中,浏览沿途村落似未睡醒的风景,我多希望自己在宁静的家中享受早报和假日咖啡,忽然就想到芥川那个小说,于是在火车上完成了草稿。芥川的作品我一直觉得非常了不起,可能是日本作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位。芥川能够从非常细微的地方发现诗意和彻悟,他是一个敏锐的人,我们很容易看见别人的自大,却很难觉察自己的渺小,芥川这篇蜜柑,我认为写出了时代、阶级社会、人际差异这些幽微的缺陷,也写出了人因感情而伟大这个洞见,值得品味。

国文应超越国界

问:在香港,翻译文学往往在中学的中文(国文)教育中占比不多,台湾也会有类似情况吗?如果忽略翻译文学的重要性,对中文教育会有影响吗?

徐:台湾的国文,也是几乎杜绝翻译作品的。或许,我们都被国文这个「国」字给局限了,而对它产生了既定的想像。然而近年,强调形音义、修辞、国学概论等等内容的国文,慢慢转型为重视情感和艺术的文学,既是文学艺术,应该是超越国界的,我期待在国文传统的领域中,能含纳更多文学的因子。我自己在台湾师大国文系教授古典诗,但我与同学开读书会,都是讨论翻译文学,我希望打开心胸视野,让国文科的内涵更丰富,智慧更广袤。

「香港居,大不易」盼不失自我

问:能给香港学生一些建议,提升他们的文学评赏与写作能力吗?

徐:印象中,香港是一个竞争激烈、努力奋进的地方,我小时候看港剧《大时代》之类的,感到香港居,大不易。然而香港在竞争中常显露的智慧和幽默,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依旧很迷人。董桥先生的散文、金庸先生的小说、黄沾先生的老歌,都是我文学养分的重要来源,大家有兴趣亦可亲近。我只希望,港台的年轻朋友,不要只因为考试而读书,有机会多接近文学和各种艺术,感受其中对人的悲悯和关怀,以及对苦难的超脱之道;让自己在功利的追求之外,有一方纯净的心。世俗的得失,都是暂时的,能在洪流中不失去自我,其实才是真正的成功。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