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试题分析】中史科主任分享应对中史卷技巧 回应必答题资料重点 辅以约两项史事说明

2020-08-27 11:47

即使考生在考试时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课题,仍可运用答题技巧来争取分数。
即使考生在考试时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课题,仍可运用答题技巧来争取分数。

今年中学文凭试已告一段落,为助考生了解自己表现,及让来年考生备战,多位中学老师将轮流为同学拆解各科试题,包括分析题目重点、同学须注意的地方、作答时的思考方法,以及如何备战等等。今日便邀请了博爱医院邓佩琼纪念中学中国历史科科主任林灏,替大家拆解今届中国历史科卷一试题。

中国历史科的公开考试分为卷一及卷二。卷一的内容为历代发展,分甲、乙两部;甲部涵盖上古至十九世纪中叶,而乙部包括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末。当中设有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占四十分;选答题则须在甲部和乙部各选一题,每题二十五分。

考生作答时,首要注意平均分配作答时间。在比重上,卷一必答题占整个中国历史科约三成,卷一选答题约占四成;而卷二选答题则约占三成。因此,建议考生作答卷一必答题时,应在五十五至六十分钟内完成;至于选答题则应每题预留最少三十五分钟,最多四十分钟作答,避免在某些题目上用上太多时间。

今年必答题涉及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变动,以及民国时期有关蒋介石和日本侵华的历史。观乎近几年的必答题,均有比早期文凭试浅易的趋势,主要考问四方面的能力:一、对相关史事的基本认识;二、辨识历史资料的含意;三、评析资料的观点;四、作为历史资料研习的作用与局限。

必答题题目占分不多,只须回应资料重点,再辅以约两项史事说明。
必答题题目占分不多,只须回应资料重点,再辅以约两项史事说明。

回应资料 辅以史事

整体而言,必答题题目占分不多,大约在两至八分左右,故考生只须回应资料重点,再辅以约两项史事说明,已是一个完整答案,毋须花太多笔墨应付。

回答必答题,考生须留意每项资料的内容綫索,今年就有四条题目,包括第1A(i)、A(iii)、B(i)及B(iv)题,要求考生引用资料,再做一个相关的史事解说。因此考生切勿只在资料内抄录,或只描述漫画内的图像。

此外,考生亦须注意资料或漫画内容的文字及所描绘的含意,例如有一题问及两幅漫画对蒋介石所抱持的态度,其中一幅漫画可见蒋介石阻挡张学良,但身后却引来一只狼;另一幅漫画则描绘蒋介石在阅兵时,那些士兵其实是一个个坟墓,所以考生应由此看出漫画当中的讽刺态度,从而运用相关史实,回应是否同意漫画家的观点。

总括而言,即使考生或担心必答题范围很广,会在考试时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课题,但只要适当运用答题技巧,亦可争取一定分数。

博爱医院邓佩琼纪念中学中国历史科科主任林灏认为,考生首要注意平均分配作答时间。
博爱医院邓佩琼纪念中学中国历史科科主任林灏认为,考生首要注意平均分配作答时间。

不宜偏读 小心审题

卷一的选答题出题范围十分广泛,其中甲部分别为:汉武帝的治国思想背景及新经济政策的利弊、隋文帝的评价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元代行省制的作用及明太祖的君主集权。至于乙部则环绕晚清在八国联军后的清朝政局发展及辛亥革命的因素、民国初期的军阀政治及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文化大革命。因应近年选答题涵盖范围广阔的趋势,考生在各单元不宜过分偏读,若很多考生都侧重历代帝主的各项施政内容,便忽略今年试题较多问及的治国思想;又或只留意孙中山与革命党在革命运动的角色,便忽略了晚清政局的变化。

回应选答题的另一个要点,是须注意审题,小心阅读资料内容和题目字眼,并细心留意资料的观点,确保作答时能掌握要旨及准确论证。例如第2C题要求考生援引史实印证资料三的说法,相信不少考生一看见资料便认为与新经济政策有关,随即将所有措施内容一一铺陈,但资料三其实是在谈论利弊,因此题目本身应是要求考生就三项措施:盐铁酒专卖、平准法、均输的利弊来作答,而非只铺陈新经济政策的措施内容。又如乙部的第6题问及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考生应就国民党、共产党、苏俄(共产国际)在当中的角色作均衡的阐释,避免顾此失彼。

立场论述 先破后立

相信不少考生认为选答题中的立场题题型较难处理,例如甲部第3A题及乙部第5D题,分别问及是否同意对隋文帝的评价,及资料是否足以阐释辛亥革命的背景。假如考生同意题目立场,应针对资料所提供的观点,援引具体史实作多角度回应,基本上已能取得不错的分数。若考生有充裕答题时间或相当把握,更可添加一段驳论,指出其他角度的不足,或其他角度不及资料所述观点的原因。

倘若考生选择不同意,便须以「先破后立」的论述技巧取胜。「先破后立」是指先回应资料的重点,以第5D题为例,考生须先回应为何资料内的原因,未有提及或未能解释的革命爆发因素,再援引其他史实说明,如晚清的腐败不止源于外债赔款和责任内阁,或早于洋务运动及维新运动改革失败时,已令民众非常失望。当考生能援引比资料重要的因素时,才使不同意的论述成立。此外,考生亦应注意答题的平衡,不应一边声称不同意,但只能列举出薄弱的例证,甚至重复资料二、三的观点,前后矛盾。

与往年文凭试相比,今年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核,如甲部第3题问及贞观的君臣论治记载于哪本唐代历史著作、乙部第6题问及一些民初政局的重要人物、多项事件的发生年份。考生或会认为这些属「送分」题,但其实当中要求考生准确回答。因此,平日温习应留意历史时序和史事细节,假如课文未有直接提及,便须留意注释或课本补充资料部分。另外,尽管题目占分不多,也应看清相关要求,例如当要求考生的作答内容,是将数字连同答案代表的英文字母时,切记标示清楚,避免在粗心大意下白白失分。

整理:本报记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