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游学团餐饮衞生 莫让北上交流好事变坏事
2025-03-13 00:00
最近大批中学生参加内地交流团返港后出现肠胃炎症状,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部分意见是相当民粹的。我们认为,以上岗上线的态度看待交流活动固不可取,但事件确实反映了类似交流团存在一些隐患,亟待排查。当局应当严肃处理,加强统筹监管,补齐短板,尽可能确保各个环节都是妥当的,好让青年学生能在安全、愉快的情况下了解国家最新发展,培养国民身份认同。
冀在安全愉快下了解国家
综合目前的资讯,共7间中学60多人食物中毒,他们分别参加了在不同时间举行的韶关和黄山交流团。患者「中招」的原因,未必一致——可能是进食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也可能是团友间的生活接触或曝露于病例的呕吐物造成传播,甚至有另一种说法:患者在病发前未曾在当地餐厅用餐。由于事件的性质较有可能是食物安全问题,最适合的处理方法是尊重科学,让相关部门的专家查明因由,减少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过往,有组织的内地交流团并不多见,但随着大湾区在近年加速融合发展,加上特区政府也出台了鼓励港青北上了解国情的政策,故此交流团「成行成市」,俨如一门新兴产业。查阅旅行社的资讯,交流团的目的地除了韶关和黄山,还有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河源等城市,甚至远至华北、东北等地。政府支持举办这些交流团,出发点自然是要鼓励港生到内地走一走、看一看,达致「人心回归」,中央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的。
基于种种原因,部分市民对内地有既定的看法,最近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原有的看法进一步巩固,这是非常不幸的。但换个角度看,中国那么大,国情那么复杂,部分食肆的衞生意识跟不上(有报道说涉事的韶关食肆将食物放在地上,苍蝇在食物上盘旋),不是一件特别令人诧异的事。假如证实有港生因吃了不洁的食物而「中招」,曝露的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最逼切须要做的,就是内地部门应勒令有关食肆整改,若再犯便列入黑名单,以免更多消费者遭殃。
至于香港,可以检讨和改进的地方也不少。北上交流团越来越多,效益自然越来越大,但问题亦相应滋生,这是意料之内的,关键在于监管机制是否跟得上?例如这次黄山交流团,是由教育局委托承办机构筹办的,后者接手后,有没有充分考虑水土不服、部分食材未必适合港人脾胃之类的问题?事前有没有确保负责接待的食肆是有信誉的?
教育局不应在委托之后便撒手不管,而是应当积极介入,主动统筹,确保各个环节都要办妥,如果出事就要对相关旅行社或游学机构进行问责。这些工作会增加教育局的负担,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但既然关乎学生安全,所以不容卸责。
教局应积极介入加强统筹监管
展望未来,随着香港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内地交流团只会更多,不会更少,说不定还有许多问题将会曝露出来。我们鼓励香港学生主动北上,亲身体验国家历史文化和最新国情,增广见闻,但同时希望他们参加的交流团都是高质的、有充分保障的。港府有责任统筹好、监管好,当然亦要与内地有关部门加强协调。
总之,不要让港生在内地遇上不愉快的经历,令北上交流这一大好事,变成苦差。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