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遊學團餐飲衞生 莫讓北上交流好事變壞事

2025-03-13 00:00

最近大批中學生參加內地交流團返港後出現腸胃炎症狀,事件在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部分意見是相當民粹的。我們認為,以上崗上線的態度看待交流活動固不可取,但事件確實反映了類似交流團存在一些隱患,亟待排查。當局應當嚴肅處理,加強統籌監管,補齊短板,盡可能確保各個環節都是妥當的,好讓青年學生能在安全、愉快的情況下了解國家最新發展,培養國民身份認同。
冀在安全愉快下了解國家

綜合目前的資訊,共7間中學60多人食物中毒,他們分別參加了在不同時間舉行的韶關和黃山交流團。患者「中招」的原因,未必一致——可能是進食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也可能是團友間的生活接觸或曝露於病例的嘔吐物造成傳播,甚至有另一種說法:患者在病發前未曾在當地餐廳用餐。由於事件的性質較有可能是食物安全問題,最適合的處理方法是尊重科學,讓相關部門的專家查明因由,減少同類事故再次發生的可能性。

過往,有組織的內地交流團並不多見,但隨着大灣區在近年加速融合發展,加上特區政府也出台了鼓勵港青北上了解國情的政策,故此交流團「成行成市」,儼如一門新興產業。查閱旅行社的資訊,交流團的目的地除了韶關和黃山,還有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惠州、河源等城市,甚至遠至華北、東北等地。政府支持舉辦這些交流團,出發點自然是要鼓勵港生到內地走一走、看一看,達致「人心回歸」,中央對此也是樂見其成的。

基於種種原因,部分市民對內地有既定的看法,最近的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後,原有的看法進一步鞏固,這是非常不幸的。但換個角度看,中國那麼大,國情那麼複雜,部分食肆的衞生意識跟不上(有報道說涉事的韶關食肆將食物放在地上,蒼蠅在食物上盤旋),不是一件特別令人詫異的事。假如證實有港生因吃了不潔的食物而「中招」,曝露的問題一定要嚴肅處理,最逼切須要做的,就是內地部門應勒令有關食肆整改,若再犯便列入黑名單,以免更多消費者遭殃。

至於香港,可以檢討和改進的地方也不少。北上交流團越來越多,效益自然越來越大,但問題亦相應滋生,這是意料之內的,關鍵在於監管機制是否跟得上?例如這次黃山交流團,是由教育局委託承辦機構籌辦的,後者接手後,有沒有充分考慮水土不服、部分食材未必適合港人脾胃之類的問題?事前有沒有確保負責接待的食肆是有信譽的?

教育局不應在委託之後便撒手不管,而是應當積極介入,主動統籌,確保各個環節都要辦妥,如果出事就要對相關旅行社或遊學機構進行問責。這些工作會增加教育局的負擔,肯定是不受歡迎的,但既然關乎學生安全,所以不容卸責。
教局應積極介入加強統籌監管

展望未來,隨着香港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內地交流團只會更多,不會更少,說不定還有許多問題將會曝露出來。我們鼓勵香港學生主動北上,親身體驗國家歷史文化和最新國情,增廣見聞,但同時希望他們參加的交流團都是高質的、有充分保障的。港府有責任統籌好、監管好,當然亦要與內地有關部門加強協調。

總之,不要讓港生在內地遇上不愉快的經歷,令北上交流這一大好事,變成苦差。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