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宁盼三宝树公园激活生态效益
2024-08-26 00:00刘惠宁是两栖及爬虫类权威,早年协助本港独有的卢氏小树蛙,从兴建新机场的赤鱲角进行迁居。本月初,刘惠宁随海洋公园保育人员夜探南朗山,寻找老朋友。暮色下,多次传来「滴滴滴」的雄蛙叫声,众人来到月前发现小树蛙的河溪,却是缘悭一面。他估计,小树蛙从数公里外的大潭郊野公园迁地扩散到来,惊叹生命力顽强及神奇。刘惠宁亦是湿地保育专家,对「北部都会区」发展大计,他认为成立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可带来一次整理废弃鱼塘的机会,并建议重设基围,以缓解北都水浸的风险,及带来养殖及保育等生态效益。
卢氏小树蛙(小树蛙)是刘惠宁的老朋友,早于1984年他跟中学时代的生物科老师鲍嘉天神父,便于南丫岛寻获「绝迹」逾30年的小树蛙,其后再在大屿山及赤鱲角有所发现。90年代初,港英政府兴建新机场,他负责拯救赤鱲角北部的小树蛙族群,捕获逾200只成蛙、幼蛙、蝌蚪及蛙卵,交香港大学及墨尔本动物园作人工繁殖,其后再将2700多只成蛙和蝌蚪,于本港8个地点野放。
夜登南朗山闻「老朋友」叫声
今年6月,海洋公园南朗山生态调查队成员郭倩彤,于山上一处隐蔽河溪找到小树蛙及蝌蚪,刘惠宁是该计划的顾问,他估计山上出现小树蛙族群。本月初,他联同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保育及社区合作经理温翰芝和郭倩彤,于傍晚登上南朗山寻蛙。当天中午雷雨大作,天文台发出黄雨及雷暴警告,惟风雷过后又放晴,登山途中,一直话不多的刘惠宁淡然说,「下雨前后的夜晚,是雄蛙求偶的好时机,看看今晚是否够运气。」
行至山腰,路旁灌木丛传来蝉鸣及青蛙叫声,刘冷静指出这是「温室蟾」的叫声。续往前走,灌木丛再传出类似蟋蟀的「滴滴滴」叫声,他放慢脚步,轻声说「今次是小树蛙的叫声了。」但小树蛙疑察觉人类踪影,即时噤声。每年3至9月是小树蛙繁殖季节,它们爱栖息靠近溪流的林地,雄蛙会发出「滴滴滴」求偶叫声。
郭倩彤续引路往隐没于草丛的小溪寻蛙,此时小树蛙叫声又响起。刘拿出电筒搜寻溪边枯叶,未能找到长有啡色保护色的小树蛙,溪中亦未见蝌蚪。他再到附近搜寻仍无发现,笑言今日与蛙无缘,便折返下山,惟途中再听到多次「滴滴滴」叫声。温翰芝指,从早前发现成蛙及蝌蚪,相信小树蛙已在南朗山繁殖,衍生族群。刘亦估计,南朗山的小树蛙是从大潭郊野公园野放点扩散而来,而两地相距7公里,令他惊叹:「卢氏小树蛙生命力顽强,由大潭越过山谷丛林来到南朗山,好神奇。」
2021年7月,当时刘惠宁协助海洋公园进行南朗山生态调查,期间他和团队登山考察,已听到「滴滴滴」叫声,估计来自两只雄蛙,惟当时他亦未能找到小树蛙。当晚之后,他曾往大潭郊野公园及赤柱一带考察,亦听到小树蛙叫声,早前亦有友人告知于柴湾郊野听到小树蛙叫声,加上月初之行,令他相信小树蛙已在港岛「开枝散叶」。
多种植阔叶林增小树蛙数量
小树蛙是政府「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下需要保育的物种,但南朗山从无发现小树蛙的纪录,而现时其栖息地亦不属海洋公园范围,温翰芝希望未来与当局商讨保育小树蛙的工作。刘亦指,南朗山的小树蛙所栖息的灌木丛,并非其最佳生境地,盼当局未来种植小树蛙喜爱的阔叶林,营造适合生境,可望增加小树蛙数量。
刘惠宁是有心人,多年来自发到各小树蛙迁居地明查暗访,并拍照纪录。他称动植物公园的族群,曾由靠近罗便臣道的山坡扩散至山下动物园,惟因生境被破坏而绝迹,十分可惜。多年来刘曾于嘉道理农场任职,并到海南岛霸王岭及鹦歌岭考察,其后出任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的湿地保育总监,专责米埔的保育工作,至2018年离任,创办湿地保育协会,现时担任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客席教授,亦是政府「沙螺洞保育专家小组」成员,而沙螺洞近年亦记录到小树蛙出没。
近年港府全力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大计,惟当中最受关注是发展新田科技城须填平约90公顷鱼塘,虽然当局承诺设立面积338公顷的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仍未能平息环保团体的疑虑。刘惠宁被视为务实派,过去亦曾就保育项目与发展商商讨,他视今次成立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是一次整理上址废弃鱼塘的机会。
他解释,后海湾湿地包含人工鱼塘及基围,惟养鱼业衰落,现时上址有200公顷鱼塘荒废,这些荒废鱼塘虽仍属湿地,但欠管理,无人放鱼苗下,令可供应雀鸟食用的鱼虾减少,丧失生态价值。北都计划下,新田部分私人鱼塘将纳入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他期望这些鱼塘能获良好管理,提升生态价值,胜于只单纯保留鱼塘而不作改变。
加强排水渠功能多建蓄洪池
拥有丰富湿地管理经验的他建议,当局未来重设基围,除可带来鱼、虾海产,亦有助缓减未来极端天气下,位处低洼地带的北都所面临的水浸威胁。他忆述,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袭港,当时台风带来的风暴潮加上天文大潮,令水位急升至逾4米,大量海水从后海湾涌入,米埔全遭淹浸,但米埔的基围发挥疏水作用,令毗连米埔的锦绣花园未受水淹。经历去年世纪黑雨,他指预期当局加强排水渠功能及建蓄洪池,预防北都的水浸风险,但仍希望当局考虑兴建基围,达致减碳及防洪的效果。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