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龙:送红包促成入学属个别事件

2024-06-07 00:00

尚海龙(右)昨出席城大人才对接活动,聆听内地人才向大学教授的汇报。
尚海龙(右)昨出席城大人才对接活动,聆听内地人才向大学教授的汇报。

政府鼓励将科研成果商品化,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昨举办人才对接活动,以「速配互选」形式配对大学学者与「高才通」人才,促成双方合作,冀通过成立初创企业,加快将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对于近日有指新来港人才向学校送红包促成子女入学,协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尚海龙相信属个别事件,认为人才均为知识分子,具有守法意识,呼吁大众勿因个别事件标签所有循人才计划来港的人士。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与城市大学昨举办以「速配互选」形式进行的人才招募会,20名出席活动的城大教授先后讲述其研究成果及商品化的目标,随后69名循「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来港,分别从事人工智能、生物医疗和新材料及新能源范畴的内地人才,轮流向学者简述其商界经验及成就,双方再讨论如何达至合作共赢。活动最终成功配对23对人才及教授,并签订合作协议。
城大学者与高才「速配」

城大高级副校长(创新与企业)杨梦苏、立法会议员兼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昨亦出席活动,聆听内地高才汇报。尚海龙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协会在今年1月底开始举办人才对接活动,已先后为香港大学及科技大学,成功配对合共逾40对人才及教授,当中不少人才曾任职知名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层。

根据政府统计数字,截至今年3月底,约有11万名人才经各项人才计划来港,尚海龙表示,不少内地人才期望来港创业,政府亦鼓励大学将科研成果商品化,惟「创业家的性格、质素和能力和研究人员不同,很多教授懂得做研究,但未必懂得创业」,形容活动目的是「送高才上门给高校」,促成双方合作达至共赢。他透露,未来计划到中文大学及理工大学进行「速配」,冀可成功配对100对人才及教授,衍生至少100间初创企业。
冀衍生至少100间初创

另外,教育局去年7月批准7项人才入境计划申请人的子女来港就学,近日有传个别「人才家长」为促成子女入学,向学校送红包,尚海龙认为,个别新来港人才或误解入读名牌学校存在「潜规则」而走「捷径」,「香港有香港的规矩和公平性,一些土生土长的香港学生也不一定入到『神校』」,他指,协会目前已因应情况,在内地社交平台的公众号加强宣扬防贿讯息。

尚海龙续指,相信循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来港的人才,大部分都是「高质素、有能力」的人,呼吁当中的家长宜预留充足时间规划子女来港升学,勿走「捷径」以身试法;又认为事件属个别个案,期望港人及学校勿因此标签他们。

身兼小学校长的新界校长会主席朱伟林表示,目前未有听闻「人才家长」向学校送红包的事件,他指学校如遇上任何行贿的行为,应立即拒绝并报警求助。他又鼓励学校在「插班」申请表章程及学校网站上标明防止贿赂讯息,并提醒校务处职员及教师处理学生入学申请时不要受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