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喂鸽加辣3大部门扩权执法

2024-06-02 00:00

喂饲野鸽破坏环境衞生,更增加传播传染病的风险。《2024年野生动物保护(修订)条例》前日刊宪,今年8月1日起生效,违者最高可被罚款10万元及监禁1年,并引入定额罚款5000元。此外亦会扩大政府执法人员的人选类别,包括食环署、康文署和房屋署的获委任人员。有区议员接受《星岛》访问时认为新例可增强阻吓性,令喂鸽行为收敛。有感染及传染病专科医生称,修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鸟类传染病的风险,冀当局做好执法及教育工作。渔护署就指,已与相关部门制订执法指引,确保执法标准一致。

喂饲野生动物及野鸽的行为扰民,既构成公共衞生问题,更影响这些动物的习性,危害其野外求生能力。单是渔农署及食环署在去年接获喂饲野鸽的相关投诉或查询个案就有1970宗。8月实行的新例扩展现行禁止喂饲野生动物的规定至涵盖野鸽;将违反禁止喂饲规定的最高刑罚由罚款1万元,提升至罚款10万元及监禁1年;并引入定额罚款,金额为5000元;以及扩大政府执法人员的人选类别,由警务人员和渔护署人员外,扩展至食环署、康文署和房屋署的获委任人员。
新法例8月生效  最高罚款10万

东区区议员阮建中指,喂鸽人士懂「走法律罅」到私人地方喂饲,躲避公职人员执法,加上他们未必逗留在特定屋苑范围,令法团难以驱赶。但他认为,新法例提高罚款金额,扩大执法人员类别,确令阻吓性大增,惟法例最终目标是杜绝非法喂饲行为,故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他建议当局在喂饲黑点附近放置更多横额,并派发小册子加强宣传,长远亦可在黑点设监视镜头,令心存侥幸的人士有所收敛。

感染及传染病专科医生林纬逊表示,喂鸽会引来大群野鸽聚集,它们的粪便曝露于市区多人聚集位置,会增加隐球菌的传播风险。他解释,隐球菌属真菌,一般透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白鸽分泌物感染,因大多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故主要引发呼吸系统症状,「有些病人可能演变成慢性肺炎,甚至脑膜炎,有机会致命。」
遏传染病风险  专家吁做好教育

香港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曾祈殷表示,喂饲野鸽会增加传播传染病的风险,因鸽子粪便有很多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这些病源体可通过空气中的尘埃或直接接触传给人类。而喂饲行为更会导致野鸽过度繁殖,进一步增加传播风险。

曾祈殷认为,政府加强打击喂饲野鸽,相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鸟类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而当局除有效执行法例,让大众不要以身试法,也要做好教育工作,让市民知道喂饲野鸽会增加患病风险。

渔护署表示,已与食环署、房屋署和康文署等相关部门,就加强禁止喂饲野生动物及野鸽规定的执法安排进行商讨,会采取风险为本的执法策略和调拨内部资源,并根据情报及举报,于全港不同地方就非法喂饲活动进行执法行动。署方亦会为相关部门前线人员提供培训,确保有效执法。

渔护署亦指,将陆续透过不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对最新规定和相关罚则的认识,包括推出多条宣传短片、刊登广告、摆设宣传街站、于非法喂饲黑点悬挂宣传横额和派发相关小册子及海报等。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