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两成中学生曾受网络欺凌

2024-05-27 00:00

有调查发现网络欺凌的受害学生,会怕事情「越搞越大」,恐怕别人不相信自己而感到难以向他人求助。
有调查发现网络欺凌的受害学生,会怕事情「越搞越大」,恐怕别人不相信自己而感到难以向他人求助。

互联网虽然便利通讯,但同时衍生多种问题,包括网络欺凌。有机构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受访中学生曾网络欺凌他人,曾被网络欺凌者则约有两成。被欺凌者当中有逾4成半表示因恐怕事件「越搞越大」而甚少对外求助,更有4成受害者表示曾有轻生念头。路德会社会服务处建议,学生和家长应主动关心朋友和子女,学校亦应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让学生认识网络欺凌的严重性,并及早识别和介入网络欺凌。
逾半曾网络欺凌他人

香港路德会社会服务处辖下的生命教育工作小组,在今年1至2月期间,访问777名中学生,研究他们在网络欺凌中的角色。调查发现53.1%受访者,曾向他人作出至少一项网络欺凌行为。较普遍的网络欺凌行为,包括将私人对话截图并转载,转载嘲笑、攻击他人的文章或留言,以及投稿嘲笑、攻击他人。调查列举14项网络欺凌行为,供受访者判断是否属网络欺凌,但平均同意度只有52.3%。

有20.9%受访者表示曾遭受网络欺凌,当中40.7%表示曾有轻生念头。受访者亦表达求助困难,46.9%受访者表示怕事情「越搞越大」,44.4%人表示恐怕别人不相信自己,亦有人表示没有合适求助对象。调查亦提及4项阻止网络欺凌的行动,没有一项有逾4成受访者表示曾采取相关行动。中四生Apple(化名)表示,曾在网上被恶意攻击而产生轻生念头。她当时忧虑向朋友和父母求助后会带来反效果,加上身边没有熟络的社工而未向他人求助。

路德会皇后山综合服务中心单位主管叶文龙认为,结果反映现时中学生仍缺乏对网络欺凌的认知,并轻视引致的问题和伤害。路德会社会服务处建议学生,若怀疑朋友遭受网络欺凌,应主动关心,家长亦应留意子女情绪有无异常,受害人则应主动向「有效的第三方」,例如家长、社工、教师等求助。学校方面,服务处建议应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让学生及早认识网络欺凌的严重性和处理方法,并及早识别受害者和提供支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