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署首季120项工程 防洪作用见成效

2024-05-24 00:00

正在观塘区建造秀雅道游乐场蓄洪池,容量约6.4万立方米。
正在观塘区建造秀雅道游乐场蓄洪池,容量约6.4万立方米。

近年极端天气越趋频繁,本港预计下月将进入雨季,渠务署署长莫永昌表示,在去年9月特大暴雨后,署方进行一系列跟进工作,包括120项小型改善工程,大部分已在今年首季完成。现时共有11项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正在进行中,预计在今年至2030年间陆续完成。署方亦将于本月内向立法会申请7项雨水排放改善工程的拨款。相关工程涵盖超过20万立方米的蓄洪池,及超过10公里的雨水渠长度,冀进一步改善各区的排洪能力。
本月两次红雨迅速排雨水

莫永昌指,全球共识是不能杜绝水浸,而是要加强排洪。当局已根据去年暴雨经验,识别及加强巡查220个容易水浸地点,强化紧急事故控制中心运作,并将紧急应变队伍由70队增至160队,运作基地则增至30个。他说,强化措施在本月4日及21日发生的两次红色暴雨下均有发挥作用,两场暴雨所造成的水浸都在1至2小时内消除。

他续称,署方也应用创新技术防洪及改善渠务措施,在收集街道水浸讯息方面,署方在元朗及尖沙咀区试行使用人工智能的水浸监测系统,应用视觉语言模型,实时分析水浸情况,以及利用球形地下管道检测机械人,提高在渠务设施的湍流环境中进行检测时的稳定性等。

莫永昌也提到,正进行应对海平面上升和极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规划研究,预计本年底完成。他指,已于3月更新「雨水排放系统手册」,上调设计雨量参数,推算至2050年,在「二百年一遇」的场景下,设计雨量参数标准已提高,亦会适时再检讨,而上调的雨量参数足以抵御未来的恶劣天气,令香港的水浸风险更可控。

去年9月世纪暴雨期间,观塘区多处出现严重水浸。渠务署表示,正在观塘区建造秀雅道游乐场蓄洪池,容量约6.4万立方米、约等于26个标准泳池的容量,建成后将成为本港第二大蓄洪池。工程耗资逾9.3亿元,于前年9月开展,预计2028年完成。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