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职员关顾住户 搵工换灯泡样样帮

2024-02-25 00:00

聚贤荟过渡房屋项目联席主席、立法会议员陈家佩(左)及住户丹丹。
聚贤荟过渡房屋项目联席主席、立法会议员陈家佩(左)及住户丹丹。

过渡性房屋的规模无论是大是小,住户的身心健康均非常重要。同心村其中一个特点是以组装合成法兴建,圣公会福利协会服务总监李惠华表示,仅用10个月建成1800个单位,但坦言因居民的背景、生活习惯及入住期望不同,加上项目户数多,偶然产生摩擦在所难免,最重要是有沟通。而每幢楼都有社工,会透过家访与当事人倾谈,帮助他们互相理解及迁就。

聚贤荟过渡房屋项目联席主席陈家佩称,聚贤荟两项目的户数不多,但胜在机构职员能亲身接触每位住户,打好关系。住户找不到工作会主动求助,职员会协助住户更换家中灯泡、厕所板等,住户有困难亦会分享,「同老公闹交都会嚟办事处搵人倾,倾完几个钟后开心返去买餸。」

小朋友的学习环境绝对是家庭申请入住时会考虑的重点,但同心村位处的元朗一般被认为不方便子女就学。李惠华称,项目附近有不少教育机构由圣公会营运,会善用此优势支援租户,减轻他们的担忧。她分享说,曾转介一名失业租户到附近小学当校工,再转介其子女入读邻近幼稚园,满足其工作及家庭需要。

至于聚贤荟所在的中西区及湾仔区,均有良好校网,团队会优先协助有小朋友尤其是幼儿的单亲父母。陈家佩指,聚贤荟更将每个500至600尺单位一分为二,分间成AB两个约280尺的小单位,希望两个单亲妈妈各住一室,能互相照应。
转介幼童入学  分间单位有照应

聚贤荟定期为住户举办不同活动,例如教导小朋友做手工发挥小宇宙,参加清洁沙滩等环保活动;亦会让街坊投票想去哪里游玩,例如最近有住户称想前往慈山寺参观,但个人较难预约,聚贤荟即研究可否透过机构预约,与住户同乐。

在未来计划方面,李惠华指圣公会会配合施政,同心村不止满足租户的住屋需求,亦可帮助居民全人发展,反映「政、商、民」三方合力可解决基层家庭的需要,也希望可作示范,将此营运模式推广出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