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各有优势 陶冬:上海无法超越香港

2023-09-05 00:00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陶冬(右一)指,对中国经济增长谨慎乐观。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陶冬(右一)指,对中国经济增长谨慎乐观。

香港与上海长期被视为竞争对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陶冬指,上海与香港各有优势,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金融窗口定位,在可预见的将来中,香港是不会被替代,直言「上海是无法超越香港」,但香港若要维持金融中心地位,必须和大湾区融合,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面流动,并维持自己独特制度。
须融合大湾区全面流动

陶冬称,对中国经济增长谨慎乐观,但坦言这轮的刺激措施,并没有带动整体经济向上,主要是因为「被动去杠杆」,形容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地方融资平台财政状况「极其糟糕」。他指,民企投资信心不足、楼价下跌,消费者觉得理财是危险行为,由缺乏信心,大家不愿意去借钱,全部都去还钱,甚至出现「排队还房贷」现象。

大湾区发展方面,陶冬指,大湾区发展有三个「风口」,分别是中国的自主科技创新、内循环、产业迭代。中国制造业如过往般「占领世界市场」的景象已再难重现,长期应背靠内需,及发展本国的智能制造业,及可在大湾区先行尝试,以适应创科讯息时代需要,如此便「根本不用担忧企业外移问题」。
王晓光:河套区规划提振科创信心

中国建筑国际(3311)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王晓光则表示,驻港央企的联系人作用,即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共谋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引领未来。2019年中央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在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而近日出台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再次为两地科创协同发展提振信心,作为首批参与其中的企业,该公司一直在探索以香港建造业的数码化工业化为创新高地,善用大湾区完整的工业化产业链,已经形成「科研+制造」的创新驱动的模式,服务港澳和内地的城市建设。

对于创新,他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而今年的上半年,中国建筑国际新签合约当中有50%以上是来自科技带动的,这体现了业界对公司科技创新成果的肯定,也意味着科技创新成为公司新的发展动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