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城崛起加鞭谷人气

2023-06-06 00:00

雄安街头红色标语随处可见,但人流不多。
雄安街头红色标语随处可见,但人流不多。

(星岛日报报道)红色标语街头举目可见,新区塔吊林立,地标轮廓初显……「未来之城」雄安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千年大计」,已经建设6年,本报记者近日前往实地采访,目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座新城正在拔地而起。不过,高铁站及市面人流稀落,新区尚欠人气。北京一所「待疏解」高校的老师告诉记者,不少同事「求稳」,对于是否搬往雄安心存犹豫。
雄县、容城、安新本是河北保定的三个小县,2017年由习近平拍板,组建雄安新区,主要任务是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并定调「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新区总投资已超8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河北今年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促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所医院加快建设,争取3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
「一校两区」政策授课

本报记者近日从北京西站搭乘高铁,一个小时后抵达雄安站。这个亚洲建筑规模最大的高铁站,是新区开工建设的首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面积相当于66个足球场,气势宏伟,屋顶似传统中式大殿,清水混凝土廊柱尽显「高大上」。

不过,高铁车厢乘客寥寥,开敞通透的站台大厅也空荡清冷,人流稀落。车站除2家餐厅,再无其他商铺营业。行至市内的居民安置区、商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地,亦不见人潮。

建设中新区的吸引力,似乎难以抗衡京城现有的强大磁力。北京海淀区一所「待疏解」高校老师刘斌(化名)对本报直言,「雄安新建的学校师资和升学率如何?医院硬件和医生资质多高?有太多未知数。」

39岁的他和身边多数中年教师想法一致,更情愿留京「求稳」。刘斌所在高校2025年即将在雄安招生,2035年将被疏解搬迁完毕,期间10年属于「过渡期」。他怅然地说,学校近期释出「一校两区」政策,搬迁后计画安排「雄安校区集中授课」,「虽然老师们毋须拖家带口迁往新区,但少不了京雄两地跑通勤。」
「雄才卡」享教育医疗

目前雄安常住人口120万,为吸引人才进驻,当局发放「雄才卡」,凭卡可享教育、医疗、住房等优惠政策,首批已有3774个申请通过审核。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受访坦言,目前仅依靠行政政策驱动,「人才很难流向雄安」,未来如何发展出新区的区位优势,说服北京央企和高校搬迁进驻,仍是待解难题。

据当地人透露,雄安大规模建设亦传出资金困顿,推进迟缓,投资逾300亿的雄安高铁站,虽已开通运营2年多,因缺少交付资金,似仍未通过正式验收。当地一些修建好的道路,据称同样未获验收。记者乘坐的出租车按照导航行驶,几次遭遇道路封闭不得不重新规划路綫。

受全球经济不景及疫情冲击,雄安新区建设未及预期,外界也有一些「唱衰」声音。习近平上月率领3名政治局常委视察雄安,称赞短短6年雄安「从无到有」「堪称奇」,敦促国企和北京高校「需要搬就得搬」。他还提出,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着手谋划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被视为新区建设「再啓动」。

官媒近来频频报道雄安建设加码提速。上半年开工基础设施、智能城市等领域重点项目超80个,总投资逾680亿元;体育中心、大学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即将竣工。国资委也促落户雄安央企加快总部大楼建设,以及人员落户和产业导入工作。
央企加快总部大楼建设

记者在雄安重点建设区域看到,现场塔吊林立,地标建筑中国中化001大厦「金芦苇」八角造型初显轮廓;中国星网大楼主体开啓二次结构施工;中国华能总部项目据称9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谈及雄安的未来,当地民众颇为乐观。在的士司机徐师傅眼中,新区是超级明日之星,打造的是新的城市典范,「要慢规划,慢建设」。商务中心保安小赵相信,「只要有政策,不愁没人气」。

刘斌老师也认为,若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让疏解单位和人员享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相信愈来愈多的「雄才」流向新区。他所在学校谷青年教师定居雄安,「搬迁可升任实验室负责人,学科带头人,这些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据他所知,已有老师在雄安认购住房,愿意在这座「未来之城」「从零开始」,安家立业。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