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纾缓各行业人手短缺 加快补充本港劳动力

2023-05-01 00:00

香港经济活动逐步复常,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大部分行业都纷纷增聘人手,忧的是加剧了日趋严重的人手短缺和招聘困难的问题,立法会近日曾就这个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年轻劳动人口下跌严重

本港的人手短缺是各行各业都普遍面对的问题,由于人口老化、退休潮涌现、港人移居外地等原因,香港的劳动力近年不断下降,统计数字胜于任何主观臆测,撇除外籍家庭佣工,2022年第4季本地劳动人口较疫情前2019年第四季下跌4.6%,减少16.6万人,当中尤以年轻劳动人口下跌最严重。不论公、私营层面,都出现人手短缺。工程建造界也是人力短缺严重的行业之一,据建造业议会的最新人力预测,预计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及前工友均出现短缺,将由今年1000人至1.5万人不等,至2027年扩大到2000人至4万人不等,业界担忧,随本港北部都会区规划、《铁路发展策略2014》涉及的7个铁路项目等进一步落实,基建人力的供求差异会愈来愈大,而且各工程项目是一环扣一环,若某个环节因所需工种短缺而导致延误或停工,必然会对其馀环节造成连锁影响,最终会导致整项工程严重超支或延误,影响经济民生,社会需付出巨大代价,这绝非危言耸听!最近有工会代表竟然指责「商界刻意制造劳工短缺的假象」,很多工商专业界朋友对这种不顾事实、不理经济民生的态度,十分反感!

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致胜关键,本人曾多番向政府当局强调,人才先行,方能基建先行,发展局表示正在做相关人力策略的评估研究,我希望相关人力策略能尽快落实,对症下药,积极培训本地人才和吸纳外来人才。最近社会上有很多声音要求当局尽快为不同行业和工种从其他地方输入所需人手,以解决各行各业的燃眉之急!政府应参照邻近地区做法,优化现行的补充劳工计画,与相关法定机构、专业学会和行业商会合作,制定并及时更新清单,清楚列出可供输入紧缺劳工的工种类别和适用范围,同时令审批准则更清晰和审批程序更精简,让业界可以就不同营运情况以及就不同工种的需求,及时提出申请并获尽快审批。
扩湾区内专业资格互认范围

同时,特区政府应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人才流动。最近,鉴于公立医院医护流失严重,医管局积极从海内外招募人手,并推出「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画」,首批广东省医护人员日前已抵港开展工作,当中有部分医护去年曾来港协助处理新冠疫情,证明两地人才的交流合作并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这方面的经验很值得参考,并进一步推广至创新科技、工程建造、检测认证、金融和会计等专业。当然,特区政府应联同工商专业界与内地的政府部门积极商讨,进一步扩大大湾区内专业资格互认范围,以及完善各项政策配套,包括加快审批本港企业申请输入大湾区人才以及大湾区内地居民的来港工作申请,探讨在各过境口岸设立「e通道」,方便相关人士即日往返两地,以及为来港工作人士提供求职、应聘、报税等一站式支援服务。
卢伟国博士
立法会议员(工程界)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