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新思维增加非票务收入
2023-04-03 00:00近日全港的公交营运商均分别向运输署申请调整收费,是公交生态失衡的结果。笔者已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目前香港的公交系统,除了港铁外,各公交营运商均面对营运困难的局面,并已开始进入「公有化」的阶段,就以离岛渡轮服务为例,若无政府的特别资助计画,根本无法生存。政府清楚明白他们的困境,否则也不可能会全面资助更新船队,因为更新船队的投资是永远没有办法收回成本的!
香港地少人多,政府的运输政策是以铁路为骨干,由没有铁路到现时铁路覆盖7成人口,其乘客量已占全港公共交通乘客总人数超过4成。在此消彼长下,其他公交服务的生存空间持续收窄。除港铁外,各公交营运商均营运困难是意料之内。面对收入持续下降,各公交营运商的营运成本无论是维修费、燃油费、薪酬开支等均不断飙升,还要配合政府的环保政策及安全要求,以及满足乘客对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而作出相应的投资。在芸芸公交服务中,就只有港铁获得政府提供土地以资助营运。因此,除非政府能够大幅增加公交营运商的非票务收入,否则,申请收费调整只能是营运商的唯一出路!
票价调整机制有缺陷
对于巴士公司今次提出的加幅,由于政府没有提供巴士公司过去的营运数据,又没有提供未来几年的推算参数及结果,在没有完整的数据下,单凭过去2年的财政状况,实难以判断今次的加幅是否合理。但政府只根据上次收费调整后的参数变化作考量,确实不够全面。就以城巴(专营权二)为例,过去25年未曾调整过收费,今次提出50%的加幅,从数字上看确实颇高,但仍低于同期65.71%的家庭入息中位数累积增长;再者,巴士公司已承诺会向机场员工提供折扣优惠作为纾缓措施。问题是,为何城巴(专营权二)要25年后才提出一个较大幅度的调整呢?是因为巴士公司没有能力提出还是提出后被否决呢?归根究柢是现行票价调整机制存有缺陷!
现时政府审批巴士加价申请时有5个考虑因素,但当中却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政府一方面会考虑巴士公司需要得到的合理回报率;但与此同时,又要考虑市民的接受程度及负担能力。须知,任何公交营运商都必须有合理的回报,才可持续地投资,不断提升服务质素;但若然申请加幅超出了市民的负担能力,政府是否就拖延审批,又或刻意「割」价,甚或否决加价申请,让巴士公司继续亏损下去呢?这显然不是一个选项。
以港铁股息成立票价补助金
若然公交营运商提出的加幅是合理的,但却超出了市民负担能力,政府是否可透过「公共交通费补贴计画」去资助市民而非压制合理增幅,以确保公交营运商可持续发展呢?若答案是肯定的话,接下来的问题是钱从何来呢?笔者认为,既然铁路系统在政府以土地支援下获取市场份额并获得利润(该等利润部分是从其他公交身上转移过去),政府是否应考虑利用港铁的股息成立一个「公交票价稳定/补助基金」,以支援市民交通费用的开支,一则可减轻市民的负担,二则可令到其他公交系统获得合理的回报而持续投资并改善服务,还可提供较佳的薪酬待遇予前綫员工,是一个全赢方案!
当然,单靠加价以维持服务并不是最佳方法,政府应积极主动地协助公交营运商开拓更多非票务收入,如放宽车身广告限制;在空间容许下,考虑在公共交通交汇处批出「特许经营」范围予营运商作商业用途,甚至批出整个公共交通交汇处给单一营运商作整体规划,创造更多的商机;又或允许巴士公司利用车厂的地面层作商业用途,以收取租金用以纾缓加价压力。
易志明
立法会航运交通界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