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兴趣、考试和升学择业

2023-02-22 00:00

最近社会讨论中国历史科问题,其实这类议题的讨论,总是围绕学习兴趣、考试压力等角度。笔者有多年前教学和考评经验,也谈谈自己的观察和看法。

很多时候,人们总以为学生决定在高中选修甚么科目,以及报考大学甚么学系,是取决于兴趣。升学就业辅导往往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古老的智慧也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注:知道怎样学习的,不如喜欢学习的,喜欢学习的,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这是学习和教育的一个理想境界。然而,在事事讲求效率功利的世代,决定选修文科、理科还是商科科目,乃至决定大学报考甚么学系,兴趣往往不是第一位的因素,对未来进一步升学和就业的考虑和估算,才是决定性的因素。高中的商科和经济科,往往是最多学生选修的头两门学科,何以故?这是一个工商金融城市,选修的同学有种错觉,以为这对将来升学就业有利,其实大学商科招生对高中商科并没有特别偏好。
选科择业的功利角度

另外,虽然近年理科学科似乎少了学生选修,但实际上选修理科科目的学生仍然多于选修中国历史、历史和地理等文科科目的学生。何以故?因为理科科目可以报考的大学学系数量,远远多于文科科目可以报考的大学学系!有人统计过,前者是后者的一倍以上。高中选修理科的同学,可以报考大学的理科、工科、医科、商科、社会科学和大部分文科学系。选修文科的,可以报考大学文科、商科和社会科学类学系,是不是少了许多?更何况,大学商科和社会科学类的学系似乎更为偏向招收理科同学,以其数理强则逻辑强之故。如此升学和对将来择业影响的学科布局,高中同学的选修何以几十年来都是重理轻文,就不是甚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对历史和中国历史充满兴趣,但高中和大学最终都选修了理科工科的同学,笔者见得多了!从升学和择业的功利角度,他们都选修了理工科目,至于中国历史,则保留作为自己的课外兴趣爱好。用一个略为「蛋头」(egg-headed)的讲法,这是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用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的观点来说,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徵!

何况,在讲求创科的今日,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STEM)类学科更成显学。诚然,新高中学制是容许学生选修物理加中史科,但这样的组合在报考大学时显得「唔汤唔水」。如果真的想增加学习中史的,最有效的莫过于从工具理性手,例如报考公务员必须具有中史成绩之类,虽是笔者玩笑话,但也是底层逻辑之所在。
邓飞
中学校长
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