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息双打击港券商停业未止

2023-02-06 00:00

港上月有5家证券商停业,反映结业潮未因港股反弹而稍停。
港上月有5家证券商停业,反映结业潮未因港股反弹而稍停。

(星岛日报报道)继去年有47家本地证券商停止营业,数目破历年纪录之后,今年1月港股虽有「1月效应」出现大反弹,但单月仍有5家证券商停业,较去年同期3家,以及前年1家为多,反映结业潮未因港股反弹而稍停。有业界分析指,证券商停业潮不但受疫情及俄乌战事等宏观因素推动,亦由于网络证券商快速普及、监管成本高昂等本地行业生态造成。业界亦担心,当局收紧期货业务监管,或令证券业界雪上加霜。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会长陈志华表示,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去年的证券商停业潮,客观而言有几项主要因素,包括近四年的疫情和美国引发的环球加息浪潮等。另一因素则为本地行业生态,例如网络型证券商普及,对传统券商带来毁灭性的挑战;IPO逐渐变成名牌主导业务,中小行连包销、配售的生意都难以获得。
网络经纪普及带来挑战

香港证券商协会主席陈柏楠亦表示,本地证券商迎来「结业潮」其中一个原因,是中港正恢复全面通关和大市成交上升至逾千亿元的直接受惠者,均集中在头部券商,无助改善C组的末端本地中小券商的经营环境。此外,券商在交易系统使用、合规上的成本亦不容小觑。他相信,本地券商「结业潮」今年可能会持续,料结业数量不会较去年少。中大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指,现时的市场交投已复苏但券商结业潮未完,可能是现时证券行业的商业结构存在问题,即投资者偏爱银行及网上证券商,以及IPO较少。

对于香港证监会刚刚结束的《适用于从事期货合约交易的持牌人的风险管理指引》的谘询,其中指引提出一建议,某客户曾在过去30日内,两次未能于清缴限期前清缴追缴保证金而无合理辩解,期货经纪行便不应宽免追缴保证金或强制平仓安排。陈志华表示,证监会的建议非常理论或理想化,没有考虑过证券商需要给予客户弹性,去维持正在减少的生存空间。同时,证监会提出的建议,为强制平仓划定期限,并要求未能符合规定的客户不得享有宽免安排,可以形容为「一刀切」的做法。
业界:证监建议过分理想

他解释,期货商在追缴保证金(俗称Call孖展)方面,需要考虑时差及电汇资金需时的因素,业界一般给予至少两天宽限时间,部分跨境汇款更可能延后3至5日。同时期货合约在某些时候会大幅上落,Call孖展涉及的具体金额,有时难以预测,客户需要时间安排资金及汇款。

陈志华续指,如果强制推行T+2未到资金即斩仓,不能通融及缺乏灵活性,会逼使客户放弃香港市场。对于套期保值及套利客户,强制单边斩仓,会给客户到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亦可能给期货商带来投诉及金融纠纷。他还称,业界现时实行的Call孖展方法,即是否宽免强制平仓以及宽免时长,由期货商自行决定,该做法既照顾了客户的实际情况,保持了风险管理的适度灵活性,又有助于维系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吸引潜在的专业及机构客户透过香港期货商进行交易,因此目前期货商Call孖展制度毋须更改。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