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从《香港相册》回忆小城的桑田变幻

2023-01-26 00:00

由联合出版集团主办、三联书店(香港)承办的《香港相册:回归25年来的历史记忆》于一月十三日正式发布。书中邀请两名香港资深历史学专家刘智鹏教授及刘蜀永教授精心挑选二百零五幅珍贵的图片,从六千年前香港南丫岛附近的房屋聚落考古遗迹,以及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共同制作及传承旗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一幅幅图片及用心考究的专文介绍,诉说香江在中国历史上其中一个重要的篇章。书中引领读者重温香港在回归后的二十五年的历史痕迹,不少情景,令人难以忘怀。此书不但展示两名历史学专家渊博的学问与识见,更处处流露出深厚的民族情怀,值得广大市民及学生细阅学习,认识香港这国际大都会的发展历史。

自互联网时代兴起后,人们愿意花时间阅读有关香港历史文章的时间愈来愈少,走进图书馆翻阅历史档案的人士更是凤毛麟角。《香港相册》图片集为有意了解香港历史的人士提供了难得的捷径,以较为轻松的方式回顾香港历史及两地的紧密联系。书中分为两大部分,主要以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回归时刻作为历史分界綫。
助青年正确认识港历史

书中第一部分清晰地从多幅考古照片展示,香港在英国占领之前,并非荒凉的不毛之地。反而,历史记载香港在宋朝起已有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现今深圳和香港本同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在清嘉庆年间的《新安县志》中记载许多香港地名,如赤柱、塔门、长洲等。书中选取香港最古老的佛堂门天后古庙及新界邓氏宗祠,凸显中国传统宗教及家族文化深深影响香港。直到一八四二年及一八六○年英国侵占香港岛及九龙,继而在一八九九年武力接管新界以后,香港历史进入另一阶段。当中两幅图片,一幅为港督卜力于新界邓氏宗祠向新界乡绅训话,另一幅为英国代表骆克在沙头角海岸竖立界桩。两幅图片都清晰看到华人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不平等地位,众多华人在少数英国人面前显得垂头丧气、萎蘼不振的神态,马上令人联想到「东亚病夫」的情景。现今青年需要正确认识香港在英国殖民地时期的历史,才能振作奋发,以卓识、远见及毅力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时代,逐步实现个人理想与远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活力。

《香港相册》还有一幅图片令笔者深刻难忘,二○一六年,「达德学院创办七十周年纪念会」在岭南大学举办,相中有不少达德老前辈校友,如黄经城、郑康明、林滨及王谦宇等人。达德学院是一所由中共与民主党于二次大战后共同创办的现代化大学,把握香港独特的历史及地理环境,教授商业经济、法政及文哲等现代科目。虽然学院只营运短短三年时间,但培训了近一千名专业人才,当中不少在国家经济改革期间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印尼华侨王谦宇撰写的论文《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区建设问题》,为建设经济特区建立了理论基础。王谦宇日后亦成为深圳筹建「华侨城」的重要人物。另一达德学院校友郑康明积极参与广东省在港窗口企业粤海公司的创办工作,其后亦担任粤海集团的董事长。这一段历史在教科书及日常生活中甚少提及,但深圳华侨城及粤海集团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中港两地在经济改革上的关系密不可分。
冀翻译至国际语言

书中最后的部分从东江供水、科技文化交流、新冠疫情及振灾筹募等展示两地的互助互动。其中,香港艺人古天乐在二○○九年捐建第一所希望小学,到二○一九年,古天乐已捐建百多所学校。这些例子都隽永生动,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笔者建议香港中小学老师推荐此书予学生,让青年根据个人兴趣,在邓氏宗祠、达德学院、迪士尼乐园、屯马綫开通甚至古天乐捐建的希望小学历史走廊中寻觅自己的小小天地,在知识层面中不断累积,待成长后的万里路中细味国家各省市地的情怀。从传承国家传统及民族情怀的角度看,《香港相册》具有极大的价值,期待日后有心人士能翻译至国际语言,让热爱香港及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士多一个渠道了解东方之珠珍贵的历史记忆。
孔永乐_华人学术网络成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