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增加运动康乐设施对市民具正面影响

2022-12-21 00:00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掀起香港全城足球热潮,成为很多市民茶馀饭后的议论话题。大家都明白人们透过体育活动,既可以改善体适能表现,亦有助我们扩阔眼界和增强自信,有助提升社交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更有助克服各种挑战和应变能力,同时举办大型国际性运动赛事能够让一些国家展示实力,建立亲善形象或领导地位,可见体育的重要性及具有重要正面影响,兴建中的启德体育园正是配合这方面的需要。
康乐用途建筑物供应未达标

我们都清楚明白体育的重要性及正面影响,可是本港不少地区性的康体设施数量都未达到规划标准。根据规划署《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康乐用途建筑物供应标准,列明各类运动设施按人口设置的数量,例如每七千五百人要有一张乒乓球枱,每一点五万人要有一个网球场。按全港七百四十八万人口计,即需要有六百三十八张乒乓球枱和三百一十九个网球场,但翻查康文署资料,现时全港仅有四百六十七张乒乓球枱及二百五十二个网球场,均未达要求,分别缺少一百七十一张及六十七个。

与此同时,按《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来看,香港平均约五万至六点五万人就需要一个体育馆。然而康文署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三月,全港共有一百零三个体育馆,以今年年中人口数字七百二十九万一千六百来推算,目前平均一个体育馆服务逾七万人。由此可见,体育馆场地的供应并不足够。

此外,今年有政党立法会议员也发表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逾六成受访者认为香港社区体育设施不足、政府兴建设施进度慢,同时有百分之三十七点一的市民认为预约康文署设施困难。预约困难的问题,或涉及香港「炒场」歪风盛行有关。

新一份《施政报告》显示,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会制订「体育及康乐设施十年发展蓝图」,分阶段提供约三十项多元化康体设施,例如体育馆、游泳池、运动场、公园等,包括在马鞍山白石兴建香港第二个体育园,以及在「北部都会区」建造大型体育康乐设施。另外,今年三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提到当局正积极推行二百亿元的「体育及康乐设施五年计画」,并落实兴建及提升社区体育及康乐设施,同时逐步落实改造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的公共游乐空间的五年计画。这项政策长远对香港市民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不过有关规划及兴建需时,短期内当局宜积极考虑其他措施增加市民参与运动的机会。

政府要做到体育发展普及化,社区必须具备足够的运动场地等硬件配套。笔者有以下两个建议:第一是建议将政府陈旧的公共物业,例如把公共屋邨及居屋等老化及设备落后的社区会堂、单层体育馆、只有几层高的停车场,改建为至少十多层和多用途的综合大楼及体育馆,致力向高度发展,相信有助增加体育设施,更有助增加其他康文及民生设施,惠及大量市民。
助减低医疗负担

第二是研究开放部分大专院校、中学和小学的校舍体育设施,给在读学生及其家长在假日及非上课时间租用场地。由于开放学校校舍体育设施,当中涉及学校的保安及人手管理问题,必须要解决才能有效推行。香港现时大约十多所大专院校,有四百六十七所中学,有五百多所小学,就算只能开放一小部分校舍的体育设施,已经能提供相当数量的体育场及设施出来。此举既增加体育设施,也能增加学校的收入,最重要的是能够强化市民的身心健康,可能是个一举三得的方案。

体育运动是促进市民身心健康发展及减低医疗负担的重要一环,我们应该大量增加运动康乐设施,营造有利环境,提供足够资源,鼓励市民参与运动,培养市民强身健体的习惯。笔者乐见新一份《施政报告》以宏观视野提出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制订「体育及康乐设施十年发展蓝图」,相信香港日后的运动康乐设施将会愈来愈多,有助市民多做运动。
梁世民医生, BBS, JP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
医学及衞生服务界选委、
湖北省政协委员,
香港湖北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