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复修红树林 换郊园边陲建屋
2022-09-28 00:00
(星岛日报报道)土地房屋政策是历届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未来政府将大力发展北部都会区;熟悉房地产及城市规划政策的资深测量师温文仪表示,北部都会区发展需与保育并存,建议修复约一千公顷红树林以换取郊野公园边陲地建屋,同时配合修改城规条例,为未来规划创造更好条件,以便为下一代年轻人建构宜居城市。
温文仪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未来发展北都需要考虑如何保育,他建议本港创造约一千公顷红树林,并纳入郊野公园范围,以发展生态旅游,吸引各地旅客,为将来会在北都大量增加的居住及工作人口,及早规划提供生态康乐及旅游设施。
取消高限需符合「两条例」
温文仪强调,北都是本港未来一个好清晰的城市计画,未来发展占本港三分之一人口,故必须设立Economic index assessment(经济指数评估),日后需要跟时间表交数,社会才会有希望,不再蹉跎岁月。另外,亦需设立一个统筹委员会,由政府、私营机构及社会人士担任,共同商议。
现时整个北都发展计画中,温文仪透露,有四十二个地区已有分区计画大纲草图(OZP),涉及一万八千八百公顷,上述OZP可居住约二百万人口,目前亦达上限,只有约六成至七成人口居住,而未来北都可容纳二百五十万人,换言之,未来将有约一百万人口将进行大迁徙,由本港不同地方搬迁至北都。
他建议在北都大规划下,应该正着手检视不同法例,如修改《城市规划条例》,包括取消现行建筑物高度限制,据洪水桥分区计画大纲草图,大部分用地设有建筑物高度限制,而且政府收地有约两成土地用于兴建道路基建,他个人认为比例过多,应不超过百分之十五用于道路基建,以更多土地用于宜人设施,令土地收回有实质用途。
温文仪认为,只有两个情况才可设高度限制:第一是保障飞机安全;第二禁止遮天蔽日,即类似以往的街影法(以确保街道有足够日光照射和空气流通),不过此限制于一九八七年已取消,当时认为取消是一件好事,惟现时回想起取消街影法并不是一件好事,目前亦要受其恶果,即使在狭窄的街道上,楼宇仍然可以起到好高,令街道变得昏暗,对社会造成好大影响。若果有人要兴建一幢特别高的楼宇,届时可以再讨论,否则除上述情况外,不应再设高限。
建议不超过15%作道路基建
另外,规划难度高的综合发展区(CDA),他建议相关制度在修订地契时由地政总署与发展商商讨,届时决定是否加入休憩用地和其他配套设施,并不是由城规会去决定。
资料显示,当局早于一九七六年把综合发展区纳入分区计画大纲图内,以促使市区重整,以及逐步淘汰互不协调及不符合规划意向的用途。发展「综合发展区」用地,发展商须先向城规会申请发展许可,过程中需要一并呈交「总纲发展蓝图」(MLP),申请人需要拟备有关环境、社区、交通、排水/排污和古迹文物影响评估的报告,并需交予各专家部门审批,难度高于一般规划申请。
倡综合发展区交地政处理
据政府公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文件,建构总面积达三万公顷的都会区,温文仪指,据资料整个元朗及北区合共有三万一千二百三十公顷土地,两者面积不同,后者多出一千二百三十公顷土地,认为「计错数」,相信多出的面积正正符合土地供应专责小组需要寻找的用地;从中可见政府规划零乱,强调一千二百多公顷是重要土地来源。
为下一代建构宜居城市
目前有约四千七百公顷土地并未有规划,若将其中四百公顷发展一个如同天水围的新市镇,以容纳三十万人口,而馀下四千三百公顷土地并不急于规划,留待日后由下一代自行规划,认为不需要「明日大屿计画」。
温文仪指,现时社会需要引导年轻人把握机会,同时亦需要为轻年人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其后年轻人亦会自己创造机会,才可以令社会一直延续发展,认为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