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祖国是香港25年来成功的关键

2022-09-12 00:00

香港是一个「转数快」、适应力强的国际大都会。自一九九七年回归祖国及实施「一国两制」,香港在背靠祖国、联通国际的独特优势下, 二十五年间在各方面与国家建立更紧密连系,持续创造商机加速发展,缔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包括建成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隧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与澳门、开通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连接内地高铁网络、建成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等,为两地的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市民塑造追梦空间。

本港七百三十九万人口,较二十五年前增加一成四,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才,它能保持社会经济进步的最大原因是背靠祖国。本港整体食物供应超过九成是进口的,内地是香港最重要的食物与食水的供应来源,保障我们天天享用新鲜猪、牛、蔬果、鸡蛋等食物。疫情期间即使运输受阻,来港的食物、日常物资也从来不缺。

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服务业占GDP百分之九十三点四,然而本地市场始终局限发展,亦易受外围环境的冲击。过去我们先后经历了一九九八年亚洲金融危机、非典型肺炎等挑战,重创经济,然而在国家主动支持下,于二○○三年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在政策上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往来,并推出「自由行」,香港经济不但恢复稳定,更是如虎添翼。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关键

CEPA过去十年持续优化,为两地经济带来强劲动能。在货物贸易方面已全面实现自由化,两地服务贸易基本实现自由化,香港企业和专业服务人士得以进入内地庞大的市场,并享有国民待遇。再者,两地过去多年致力改善口岸基建,沿着深港边界,陆路口岸数量由回归前四个增至现时的八个,加上机场、港珠澳大桥等各个口岸,旅客与货物来往两地的选择更多元、更便捷。 

香港是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二十五年来始终保持地位,归因于金融业界积极革新,与内地紧密合作,共同拓展广阔的发展机遇。香港银行业回归前业务主要集中在本地,回归后与内地加强联系与合作,先后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北向通及南向通等,服务亦推陈出新,让业务扩展至内地,以至「一带一路」沿綫国家。金融基建更是精益求精,以日常生活为例,近年林林总总的电子支付涌现,继有八达通、支付宝、PayWave、Payme、微讯支付,二○一八年更推出全球独一无二、二十四小时即时支付转帐的「转数快」。人们不再需要在银行或柜员机排队转帐,消费者及商户随时随地在手机快捷消费和交易,亦有利激活经济。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香港经济发达才有条件改善社会民生,例如提升医疗水平。香港男性和女性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从一九九七年的七十七岁及八十三岁,已增至二○二一年底分别八十三岁及八十七岁,在已发展的经济体而言是最长寿的地方之一。婴儿死亡率亦由一九九七年每千名登记活产婴儿中有四人,显著下降至二○一八年一点五人,媲美其他已发展国家。香港未来必须更加努力改善市民生活,尤其解决土地及房屋不足的问题等,缔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已是永恒名句。在国家的强力后盾下,香港继续稳定繁荣,二○二一年本地生产总值为二万八千六百九十六点八二亿港元,是一九九七年两倍多,今年财政储备达九千一百零三亿元,是回归时的近两倍。当世界各地在疫情下面临经济危机,香港仍有能力推出两次「全民派钱」等逆周期措施,保经济创就业。可见,香港人何其幸福!今年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回望过去、展望未来,香港未来必须更主动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发挥潜能。
胡晓明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前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