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语|官民携手 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2022-07-02 00:00

警盼望香港官民合作,携手再上新征途。
警盼望香港官民合作,携手再上新征途。

今天是七月二日,香港正式踏入回归第二十六年,近日开始有人讨论「一国两制」是否已踏入倒数,走向「一国一制」,今天想谈谈这话题。

全国人大常委兼港区人大代表谭耀宗,接受访问时被问及「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是否代表「一国两制」有时限?他说,如果「一国两制」行之有效,对国家及对香港好,市民支持,便不需要改,关键是令「一国两制」重回正轨,行稳致远。

我觉得最重要是得到中央对香港的足够信任,若要一国两制持续下去,新一届政府固然有大量工作要做,香港市民也要积极配合,走一条对香港长远有利的路。

前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近日都谈及香港发展。梁爱诗回答有关重启政改问题时,讲及本港刚回复秩序,社会仍存在分裂,新一届政府上场,最重要是团结各界,解决逼切民生问题,应先让市民有幸福感。经过二○一九年反修例风波,《香港国安法》颁布,但这星期的拆毁及涂污国旗区旗事件,反映内部撕裂仍然严重,如张炳良先生所讲,「解结」并非一时三刻的事,人心回归牵涉问题多。期望本届政府,先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一步步重建市民对特区政府的信任。

谈及民生问题,一般马上想到房屋,我反而想讲讲有关经济多元化,创造更多机会给年轻人,因为这关乎往后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香港经济在吃老本,转型乏力,人心郁闷,部分年轻人持躺平心态,近年一直提及融入大湾区,不少人觉得,融入大湾区,就是人走到大湾区,然而,香港实际上就是大湾区内的一个城市,香港先要自己有能耐、有本事,才可以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商讨配合发展,互惠互利。

以创新科技来说,一直以来的说法是深圳发展优于香港,这是事实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实际上香港大有发展创新科技的条件,香港的基础研究水平并不低,问题是停留在大学层次,科研成果无法落地形成产业链,无法制造高收入的就业机会,窒碍了创新。

相反,深圳以实用为主,或是参照香港的基础研究,或是不断试验,却成功创造了创新科技产业链,以往十多年的想法,是香港专注基础研究,制造和应用在深圳进行,结果深圳创科产业链发展蓬勃,香港却愈来愈空洞化,只馀下尖端的科研职位,无法形成产业链,这对年轻人的出路和就业并没有帮助。另一方面,深圳已开始计画自行在大学进行基础研究,可能不久将来便不再需要香港的基础研究。 

新一届政府应努力,广纳贤能,致力推动创科产业链,令创科不再局限在大学和园区。

除了创科,文化艺术也有发展空间,事实上,香港是全球重要艺术品市场,所以巩固金融,创造新的经济动力,政府责无旁贷,虽然任务十分艰巨。毕竟,留在香港就业的人,远比上大湾区的多,也不是人人适合创业,提供较具质素的就业机会给留在港的人,对于重建年轻人希望十分重要。

另外,房屋供应和楼价高企仍是头等大事,房屋问题解决,消灭劏房,年轻人容易置业,若能成功,肯定振奋人心,解决一半社会问题,我也相信本届政府在这方面不会怠慢。

作为普通市民,特别是年轻人,要考虑怎样做,才是对自己最好,事实是「一国两制」是香港唯一选项,既有「一国」之利,也有「两制」之便,我们既在香港土生土长,就要尽力令这地方变好,「揽炒」,凡事对着干,不会令生活变好。政策好,自己也要掌握和努力,把自己的「不幸」归咎政治、「社会的错」,于事无补。

期望未来香港官民合作,建立良好互动,也令中央放心,让一国两制真的「行稳致远」。
刘兴华
香港太平绅士协会副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