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调查:疫下停课零食度日 儿童超重肥胖增两倍

2022-06-24 00:00

赵长成(右)建议,家长利用疫情下能长时间与子女相处的契机,增加亲子活动,关心子女身心健康。 何健勇摄
赵长成(右)建议,家长利用疫情下能长时间与子女相处的契机,增加亲子活动,关心子女身心健康。 何健勇摄

(星岛日报报道)新冠疫情下,全港学生累计停课长约四百五十天,影响生活及饮食规律。中文大学医学院调查发现,一成四受访幼稚园及小学家长认为,子女现时超重或肥胖,比例较疫情前增近两倍,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家抗疫,往往多吃零食解闷,甚至影响正餐,加上缺乏运动而致肥。有儿科医生警告,儿童肥胖衍生的问题,比确诊新冠的后遗症影响更深远。
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联同香港儿科基金,上月中旬至本月中旬以网上问卷成功访问逾一千四百名家长,其中六成七人的子女就读小学,幼稚园则占五成八,发现认为子女超重或肥胖的受访家长比例,由疫情前约半成,急升一点八倍至现时的一成四,其中高小学生情况最为严重,比例更由疫情前仅占百分之七,暴增至现时的两成四。
高小生情况最严重

虽然四成受访者家中有人曾经确诊新冠肺炎,但分析发现病毒与学生肥胖没有直接关系。本身是儿科专科医生的儿科基金董事赵长成指,一般在成长阶段的学生,若每年增重三至四磅仍属健康,但近两年体重增加十几、二十磅的学生,愈见普遍,情况令人关注。

调查发现,学生在疫情下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幅改变,近九成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增加,包括上网课及沉迷打机,减少做运动之馀,亦一边吃零食、饮汽水等,近六成学生甚至因为多吃零食而影响正餐。同时学生年纪愈大,不良习惯愈严重。疫情下,不少家庭以即食面为储备粮食,令学生食用即食面的机会大增,同时有八成及六成学生,分别减少户外运动与课馀活动。

儿科专科医生、香港儿科基金秘书长王晓莉形容儿童「三岁定八十」,肥胖衍生的问题比新冠后遗症影响更深远,「众所周知,肥胖影响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你想像一下,小朋友只有几岁已有问题,到成年后就变成一辈子的问题。」她建议家长应以水果、乳酪等有营小食替代垃圾食品,改以意粉等更健康的食品为储粮,并要求学生定时进食三餐,过程必须专注,「当学生不专心食饭时,便会不知不觉间进食过多食物,导致肥胖。」
两成家长压力飙升

调查又发现,两成家长在疫下自评的压力指数,飙升至最高水平的九至十分,原因包括整体收入减少,开支却增加,疫下要全天照顾子女生活及辅导学习等;疫下学生快乐指数亦大跌两成,有学生表示难以适应面授课堂,三成六人曾因返校上课而大发脾气。经交叉分析后发现,家长压力愈高,学生快乐指数及面授课堂的适应程度愈低。

赵长成建议,家长培养学生正确生活习惯,多鼓励子女及表达关心,「譬如不要每天都问考试默书多少分、功课答对多少题,而是称赞子女完成功课,努力学习。」他提醒学校不宜只追赶教学进度,应多关心学生身心灵健康。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