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亭百亿市场 企业转型淘金

2022-05-30 00:00

上海黄浦区一处办公楼附近的核酸检测亭。
上海黄浦区一处办公楼附近的核酸检测亭。

(星岛日报报道)一根棉花棒搅动天下诸「喉」,随着核酸检测常态化,内地创造出世界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产业。大城市纷纷建立十五分钟核酸「采样圈」,核酸采样亭市场容量至少在百亿人民币以上,连垃圾岗亭生产商、铝合金加工公司和空调企业纷纷转产淘金。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想方设法扩大产能,金域医学去年营收同比增长四成半、艾迪康拟赴港上市,多位从业人士称,「可能挣到了过去十年、二十年都赚不到的钱」。
截至四月十六日,内地已完成约一百一十五亿人次核酸检测,意味平均每人至少做过八次。五一假期之后,官方明确要求核酸检测常态化,至少十五个大城市着手建立步行十五分钟核酸「采样圈」,核酸采样亭生意迎来百亿市场风口。
不属医疗设备  转产门槛低

按照各地公布的数字,北京十二区已设置超过九千六百个采样点;上海设置超过九千九百个;郑州市常住人口一千二百万,将按主城区每二千人设置一个采样屋;杭州宣布全市设立了不少于一万个核酸检测采样点。

《经济观察报》报道,从政府采购的中标结果来看,一套核酸采样亭中标价大多集中在四万元至六万元(人民币,下同)区间,但内部出厂价仅为二万元。若以郑州设置标准测算,内地一、二綫城市须建二十五万个采样点,整个市场容量将至少在百亿以上。

「风口来了,就要争分夺秒,晚一天都会少捡许多钱。」一位业内人士说,他认为眼下核酸采样亭是非常态化的短期需求,商家要以最快的速度抢占红利期。

由于核酸采样亭不属于医疗设备,门槛不高,又无国标,垃圾岗亭生产商、铝合金加工公司、电动车公司、空调企业等纷纷转产淘金。

两年来,内地创造出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产业。由于新冠疫情爆发,核酸检测需求大幅增加,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被激活,多位从业者表示「可能挣到了过去十年、二十年都赚不到的钱」。

「核酸检测之王」金域医学在其去年年报中写道,当年公司实现营收近一百二十亿,同比增长四成半,其中核酸检验贡献收入近四十五亿。据企查查五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新增相关机构四百三十七家,年增速高达两成五,为历年最高;截至目前,今年已新增一百四十五家。

「几乎每一家都在想办法扩产能」,上海某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创始人向「八点健闻」介绍,产了完成疫情的核酸检测,把PCR仪从二十几台扩张到了近三百台,单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就达数千万,「你很难想到甚么别的业务能够用到这么多台仪器」。
检测机构绞尽脑汁扩产能

然而,近期频繁传出一些核酸检测机构出报告不及时或报告不准确事件。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日前被曝「假阳」事件,导致居民误送至方舱隔离。前天,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被北京警方立案调查。

国家衞健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表示,对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甚至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实验室,加大监管力度;并将综合运用好「飞行检查」、定期抽检、公布及格实验室名单等多种方式,持续提高核酸检测质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