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如何以科研开拓香港经济发展新路
2022-05-23 00:00香港必须在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基础上开拓新出路,凭藉科研及创新技术发展新的工业及经济模式,提升城市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已是势在必行。如何结合「官产学研」的力量去实现目标,是现在值得深思的方向。
自二○一○年起,本港的研发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持续上升,其中高等教育占最大比重,开支比例亦按年递增。二○二○年,本地研发总开支为二十六亿元,高等教育占十四亿元。为把握国家决心发展科技的策略机遇,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方向,香港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冀打造本港成为科研枢纽,其中包括增拨资源推动研发、培育及招揽人才、完善科研基建及推动研究协作等多方面的措施。
研发开支占GDP不足1% 急须直追
多项措施成果渐现──根据二○二○年《全球创新指数》,香港的全球排名由二○一七的第十六位,按年递升至二○二○年的第十一位,成就令人鼓舞。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更跃居全球第二位。香港在部分附属指数中亦有明显进步,其中在「市场成熟程度」全球称冠,在「人力资源及研究」组别中的「高等教育」项目则位列全球第九位。
纵然如此,本港二○二○年研发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仍然低于百分之一,要达致二○一七年《施政报告》所定下于二○二二年把比率提升至百分之一点五的目标,香港需要快马加鞭,加大力度推动研究和创新。
港大学国际发明展获佳绩
不少研究已确立了增加研发开支对提升地区竞争力,从而刺激经济的效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数据显示,由研发带来的国家经济增长收益往往远超其开支。以英国为例,罗素大学联盟(The Russell Group)由英国的顶尖研究型大学组成(成员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联盟每获得一英镑的公共研究资助,平均可为全国经济创造九英镑的收益。
近日,本港大学于二○二二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取得空前成功,破纪录囊括了二百零四项大奖,进一步提醒我们应好好发挥本地高等教育的优势,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全球排名中占重要席位的各家本地大学,对建立本地创科能力有莫大贡献。各大学在转化研究成为实际应用或商品的成绩有目共睹,与业界及国际夥伴的研究协作亦盛。事实上,不少成功的初创公司都起源于学界,商汤科技便是最佳例子。这家土生土长的高科技独角兽是香港中文大学多位教授的研究成果,现已发展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成就骄人。香港正正需要更多有如商汤的成功故事。
香港在建设研究基建及支援研究人才方面应展示更强决心。在政府的推动之下,不少内地及国际知名院校及研究机构纷纷与本港大学合办研发项目及计画,包括以本港大学为基地的创新中心(InnoHK)、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多个联合实验室等,助力本港大学成为创造及转化知识的基地。此外,我们亦应在崭新科技领域中寻找独特的发展机遇,例如投放资源于具备巨大潜力的新一代量子运算设备、对环境研究至关重要的星及遥感技术、传染病研究所需的生物安全实验设施,以及连结生物医学研究与医药业界的生态系统等。
港科研人员优秀 不容忽视
有数据显示,基础科研相比应用科研的投资收益比率可多达三倍。绝大部分基础科研都由大学教授指导的研究生进行,因此,增拨资源支持本地大学的研究院课程,将可为社会储备优秀人才,满足继续增长的未来需求。本港的大学过去培育了众多卓越的研究人才,跻身国际学术界的顶尖地位,研究成果领导全球,影响深远。当我们思考香港未来发展的时候,本地优秀科研人员所能发挥的影响力实在不容忽视。
段崇智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