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收地补偿 丙级农地升价1.4倍

2022-05-04 00:00

港府锐意打造北部都会区,发展局提出优化收地补偿,施银弹政策加快收地步伐。
港府锐意打造北部都会区,发展局提出优化收地补偿,施银弹政策加快收地步伐。

(星岛日报报道)港府锐意未来打造北部都会区,针对近年在收地时往往遇上阻力,发展局提出优化收地补偿,冀透过施银弹加快收地步伐。局方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优化因收地清拆项目影响,向土地业权人及业务经营者的补偿安排,其中原本分四个级别的「特惠分区补偿制度」,将合并为两个级别,当中新发展区及住宅、经济等用途划为第一级别,至于乡郊改善及保育则划为第二级别,未来五年成本料增加六十三亿元。业内人士分析,在优化机制后,或将有小量原本仅收取每尺补偿额六百多元的丙级农地,「升级」为每尺可收取一千五百多元的第一级别农地,升幅逾一点四倍。
政府以往收地建屋或基建设施都遇到不少反对,发展局昨日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优化因收地清拆项目影响,计画将四级特惠分区补偿制度合并成两级,并加入北部都会区主要新市镇元朗、粉岭和上水作为计算地价的指标。
四级并为两级

据发展局资料显示,新修订下「第一级别」属发展用途所需,除了用来兴建房屋及工厦外,更包括污水处理设施、骨灰安置所,以至堆填区等,即使项目位于新发展区之内或以外的地方,收地赔偿会统一每尺农地一千五百一十元、屋地每尺二千九百九十五元。至于 「第二级别」将涵盖「作非发展用途,包括与改善乡郊及保育有关的用途」,赔偿金额是「第一级」的一半,这个级别大致上涵盖现时丙区和丁区的土地用途。

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指出,过往政府收地,主要概念为以区域划分,愈接近新发展区,例如甲级及乙级农地,涉及地价愈贵,在新修订下改为涉及用地日后拟作的发展用途划分,减少业权人对收地的抗拒,以金钱换取时间,将有助推动新界北一带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优化后或将有小量位于遍远地区的用地,据现时的做法,倘若收地后只是用作道路或渠务等用途,只能收取每尺补偿额六百多元的丙级农地,不过在新修订后,若相关用地作发展用途,或将「升级」为每尺可收取一千五百多元的第一级别农地,升幅逾一点四倍。

早前已向当局提出类似建议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勋支持修订,他称,目前的「四级制」按区域分级,部分计算公式自一九八八年以来都没有更新,土地价值难免脱节,政府的建议是理顺以往不公平的收地赔偿制度,把元朗及北区的土地价值数据加入公式,做法合理并「贴市」,值得支持。
划一赔偿助推动项目

刘国勋称,以往的收地赔偿制度,会因为公营房屋项目是否在新发展区范围内,赔偿金额有差距,引起争议,变相反对公营房屋项目。新建议下,涉及公营房屋的收地,划一赔偿金额,有助推动项目进程。他以横洲发展计画为例解释,邻近元朗市中心的横洲,碍于非纳入新发展区范围,收地补偿远低于洪水桥新发展区范围的土地,每尺收地价少五百元,差距达六成,地价亦偏离市价,令业权人感到如同「强抢」民产。

发展局指出,以往受收地影响的户外业务经营者,需在政府冻结登记日前营运不少于七年,才合资格获特惠津贴,新制度下建议缩短至不少于两年,并取消经营露天场地面积及津贴上限。

不过发言人称,地政总署可参考租约纪录及航拍片等,有权就可疑个案,扣减不属实质经营的面积。发展局将于下周二向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作出简介,如获立法会通过,措施生效日期将追溯至今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