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投资 实现盈利仅三成

2022-04-06 00:00

虚拟人物的COSPLAY角色扮演演员,与粉丝隔着玻璃互动。
虚拟人物的COSPLAY角色扮演演员,与粉丝隔着玻璃互动。

(星岛日报报道)近年来,内地资本市场瞄准虚拟偶像新赛道,大投资金和精力研发。然而有观点
认为,「进击中」的虚拟偶像,其前景值得慎重看待。资料显示,前期的巨额投入未必能被收益
填平;同时,虚拟偶像过于理想的完美形象,让青少年回避真人社交,亟待官方出台举措监管。

虚拟偶像的开发投入不亚于真人。为偶像建模、表情控制、动作捕捉等须极高技术门槛,制
作发行专辑花费也很庞大。业内人士算了笔帐:虚拟偶像制作一首歌时长的3DCG视频,成本就有
一百万元;举办专场演唱会,光十首歌加技术支出,成本高达两千万元。

有资料统计,内地目前数万个虚拟偶像中,实现盈利的仅百分之三十左右,渗透率和付费率
仍处较低水准。业内人士表示,即使内地顶流洛天依,也花了六年时间才实现盈利。

在商业模式中,虚拟偶像的代言推广也被质疑。即使是喜欢的虚拟偶像推荐产品,其自身并
无分辨产品真假的能力,带货的化妆品等也缺乏真人实际体验,不具说服力,网友小于说,「平
时只会去听偶像的专辑,看演唱会,很少买代言的东西。」
家长望规范幕后团队

虚拟偶像吸引青少年过度沉迷等问题也令人担心。小于母亲邓女士直言,女儿常把偶像的完
美标准套用在真人身上,「感觉她花了太多时间和金钱,希望她能出门跟人多接触,也希望官方
有措施,规范监管运营它们的幕后团队。」

但也有专家持乐观态度。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虚拟偶像产业方兴
未艾,是因为一些真人偶像,譬如劣艺人,在情感和伦理上存在问题,虚拟偶像的人格品质更
可控。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