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政府应疏导在家确诊病人及市民恐慌
2022-03-06 00:00日前青衣方舱医院竣工交付,为香港增添约四千个隔离单位,我们非常感谢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隔离检疫设施建设组日以继夜,分秒必争的落实中央援建香港临时隔离治疗设施建设相关工作。中央支援香港建设四处方舱医院(临时性社区隔离治疗设施),日后四所方舱一并落成,可为港提供一点四万至一点七万个隔离单位。
只是对比香港近日确诊屡破新高,笔者执笔当日(三月二日)确诊宗数便已高达五万五千三百五十三宗,隔离单位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目前需求。香港医疗体系早已不胜负荷,还要预留牀位给高危人士,我们可以预见,无症状或轻症确诊者居家隔离势所难免。
团体乐意借营地隔离
香港人烟稠密,居住环境挤逼,并非每人都宜居家隔离,如劏房户、斗室户,又或者家中有老、幼的高危家庭。在有限的隔离条件下,很多家庭往往变成了「一人确诊,全家染疫」。笔者听过有初步确诊者,为了不想家人和邻居被传染,宁愿一连三日在广东道一条隧道内露宿街头。在此笔者建议政府尽快联络一些管有康乐营地的团体,无论是慈善团体、青年团体,或是宗教团体,与他们商讨借用他们营舍作为隔离用途。笔者曾与一些基督教机构联络,他们都很乐意提供援助,借出营地,有些甚至建议出租他们旗下酒店等设施以应急。其实我们该用尽一切可行方法寻觅及/或建设合用的隔离单位,尤其稍后推行全民强检时,随时会有数十万或以上的确诊人数,到时我们「早发现」却不能「早隔离」,徒然事倍功半。
然而,增加隔离单位也只是硬件的增强,我们还要有不同的软件配套,包括提供足够的护理人员。我们要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如护理学生及前/退休护理人员,以及招聘临时工作人员、义务工作者,甚至向中央寻求支援,增拨合适护理人员来港,担任前綫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策划统筹、物流支援、讯息协调等管理工作,以免由于讯息混乱而窒碍隔离设施的流转,隔离人士既得不到适当支援,苦不堪言,等待隔离人士又盼营无期,滞留家中。
根据医院管理局资料,第五波疫情死亡个案中,有九成一属未完成新冠疫苗接种者。完成接种两剂疫苗人士,他们的死亡率,相对本港整体人口来说,是百分之零点零三;至于未完成接种疫苗者,他们的死亡率是百分之零点二七。至于八十岁或以上长者,已接种两剂或以上疫苗者死亡率为百分之零点二七,而未完成接种疫苗者死亡率则为百分之四点三四。
对此,我们不用过于担心确诊者未能进院接受治疗和隔离,因为只要完成了接种两剂或以上疫苗,很多居家确诊者经服药后一两周便可康复。所以,对于居家的确诊者,港府应向他们提供有效的资讯、药物和援助,使他们不致孤立无援,反倒可以安心在家抗疫。
宜邀医生在綫诊症派药
为此笔者建议政府联络或发动全港的西医、护理团队和中医,加强提供在綫诊症服务,并协调药物派送,尽速送到有需要的病人手中。以及邀请不同领域的医护专家,如老人科、幼儿科、胸肺科、心脏科、肿瘤科等专家团队,制作不同的数分钟短视频,透过香港电台或其他电视台的大气电波每日播放,为普罗大众提供针对性的资讯和培训,教导他们基本的医护知识,以自顾及照顾不同情况的确诊和密切接触者,如老人、幼童、孕妇、长期病患等,避免感染家人或失去黄金救治机会。譬如确诊后若感到不适,应如何用药?何时是紧急情况需要寻求医生诊断?甚至应立时送往急症室?其实坊间已有个别团体(如杰出青年协会等)或个人(如林顺潮医生等)制作了些资讯视频,只是大都在网上流传,对于少上网的长者和普罗大众,帮助始终有限。政府如可协助将这等资讯在电视播放,必能大收果效,大家居家抗疫也较感到踏实和安心。
发放政策讯息勿「挤牙膏」
随着疫情持续,确诊人数攀升,各行各业受到影响,商企缩短营业时间,甚或停业,民心难定,处处排队抢购日用品和防疫物资,货架清空。加上坊间传言港府快要实施「禁足令」,大家听信传言,争相抢购囤积,实在难以安心,对于手停口停的打工一族,更感忧戚。幸得特首强调不会推行不出不入的全城禁足或封城,而会考虑香港实际情况和需要,加上中央利用铁路运输物资昨日首轮抵港,相信市民毋须再恐慌抢购食品及日用品。
不过笔者还是强烈建议港府任何重要政策,绝对不宜「挤牙膏式」的向巿民透露揭示,免徒添巿民大众之疑虑和恐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日后若要实施「禁足令」或「限足令」,不论日子长短,港府应妥善制订合宜方案,确保香港金融巿场和运作不受影响,亦要把民生的影响减致最低。
容永祺 (个人意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创会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