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创新办改革 提升统筹研究能力

2022-02-06 00:00

特首在上任之初宣布改组中央政策组,并成立「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创新办),负责政策研究、跨部门协调工作、提升公众参与制定政策三方面的工作,却饱受社会各界批评。特首最近提出政府架构重组的方案中,创新办不被纳入政府组织图,更有声音指其未来路向由下任特首决定,而改革建议五花八门,有团体甚至提出要其「兼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规划职能」、更要「为行政长官及问责班子提供定期的学习课程」,创新办可谓前路茫茫。然而,国家「十四五」规划大局箭已上弦、本地社会民生问题逼在眉睫,创新办作为政府大脑中枢,必须得到妥善的革新,具针对性地提升其统筹职能和研究能力,才能确保香港未来发展行稳致远。
统一赋权制定长远政策

创新办虽被赋予政策统筹之名,亦肩负政策研究和跨部门协调的使命,但在现行的政府组织中,其统筹的职能并不明显。举例言之,创新办「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画」的「重点议题」和「策略议题」包括「教育及青年发展」和「创新及科技/人工智能/再工业化」,分别是民政事务局和创新及科技局负责的范畴,但两部门均有自行聘请研究主任、助理或及其他人员的做法,可见创新办的研究职能与其他部门重叠。这不但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更削弱了创新办在政策研究上的独特角色。

在新加坡,政策策略组(Strategy Group)的职能与创新办类近,在成立之初亦面对相同的挑战却能成功克服。为避免与各部门重叠,政策策略组专责处理复合性的政策研究项目,例如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地缘战略政策、经济与可持续性等,难以归类予单一部门研究的议题。而其下的战略未来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Futures)则专责长远战略规划,出版《远见》(Foresight)以预测未来全球宏观发展的关键趋势,并就新兴趋势所带来的重大挑战,向政府提出可行的预防及应对建议。笔者建议,政府可参考新加坡的做法,为创新办划定更清晰的研究范畴,尤其目前各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成燃眉之急,社会逼切期待政府梳理问题根源和探索可行解决方案,以重建各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这正是创新办大展身手的机会。

政府可将单一政策局难以处理的宏观议题,如「社会复和与青年对国家向心力构建」、「产业发展单一和经济转型挑战」、「由人口高龄化引致的结构性财赤风险」等,统一赋权创新办研究,并制定长远且全面的政策方案。此外,为强调创新办「统筹」角色,政府应将创新办总监纳入问责官员团队,并将其职级提升至相等于局长甚或副司长水平,从而体现对创新办的重视,有助于其开展跨部门的政策研究和协调工作。
重整人员结构延揽人才

在创新办网站「研究报告」部分,两份报告分别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以及香港大学的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撰写,而另一显示「研究报告」的空间,则载有受资助的各项研究成果,换言之创新办向公众公开的资料当中,竟没有一份由该部门成员自主撰写的研究报告,其自主研究能力成疑。反观新加坡的政策策略组及其下的战略未来中心,过去多年均出版多份重要的研究报告或其中包括《新加坡的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婚姻及生育手册》、《驱动力卡2035》等,内容涵盖环保、生育及人力资源、工业及创新科技发展等,这些文件为新加坡各部门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方略、引导了政策实施。

笔者建议,政府应全面重整创新办的人员结构,聚焦提升自主研究能力,延揽一批具硕士或以上学历、较丰富研究经验的高素质研究人员。值得留意的是,随着香港与国家发展的关联日益密切,政府亦多次被批评不懂国情、不知国策,政府应推出「政策研究人才入境计画」,具针对性引进内地或海外对国家发展和相关政策有深入认识的专才,长远亦可探讨在「香港卓越奖学金计画」中加设特定名额,奖励到内地顶尖院校修读公共管理研究生的本地人才,让其回港后充实政府对国家发展现况和政策的掌握。

此外,政府亦应检讨创新办的组织结构,将研究、行政和联络各界的任务明确区分为三个专门团队,分别由三位副总监带领,其中副总监(研究)应专责处理政策研究及政策统筹工作,而「统计支援服务」、「日常行政工作」;「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画的管理」、「与智库、研究机构、学术界、专业人士及关注组织的连系」等多元化的工作内容,则可分别由副总监(行政)及副总监(联络)带领其所属团队处理,从而提升政策研究及各方面的工作效率,落实特首所提倡的「专职专责」理念。

何子煜
政贤力量青年时事评论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