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气候危机近在咫尺 碳中和承诺雷声大雨点小?

2022-01-28 00:00

第二十六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于去年十二月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结束,主席岑浩文最近指出,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是次会议只是「脆弱的胜利」。事实上,各地政府必须更进取的应对危机。香港政府在COP26举行前夕,发布《气候行动蓝图2050》(下称《蓝图》)订下碳中和的中期及长期时间表,并将投放二千四百亿港元采取相应措施。乍看雄心壮志,但当局至今仍未交代如何分配该笔公帑,倘下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仍未具体交代,难免让人怀疑其应对气候危机的决心。
发展新能源非朝夕成事

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减排与适应,重要的是分缓急轻重。在减排方面,首重着手减少本港温室气体最大排放源——能源的排放量,《蓝图》内提到试验使用新能源,以增加供应零碳能源,例如氢能,原则上是无可厚非。然而,发展新能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由可再生能源制成「绿氢」的成本,要到二○三○年才会比现时大幅下降,方可与化石燃料制成的「蓝氢」竞争。

更甚的是,当局不排除增加核电,并将烧掉可回收资源来发电的焚化炉当作零碳能源,是舍本逐末。当务之急,应优先投放资源在发展已相当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上,除了商业楼宇及住宅节能外,政府建筑物亦宜带头采取更积极的节能措施,加快达到其所订下《蓝图》的节能目标。

至于运输,是本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二○一九年占全港碳排放的一成八,减少路边污染物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莫大裨益。政府在《蓝图》中多番强调针对私家车的减排措施,包括二○三五年停止登记新登记燃油私家车等。不过,的士、巴士、货车等商用车辆,是路边主要排放源。二○一八年,商用车占路面运输的碳排放约七成,惟《蓝图》主要提出三年内试行氢燃料电池的巴士及重型车辆等,局方须正视推动商用车减排,制定相应的目标及路綫图。

若说减排是远水,全面适应及应变极端天气可谓近火。全球愈见频繁及强烈的极端天气,带来严重的人命伤亡之馀,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全球去年共发生数以千宗各式各样的天灾,有英国慈善组织计算当中十个最严重的天灾事件,包括水灾、火灾及热浪等,保险索偿金额已高达约一点三万亿港元。香港亦难逃厄运,二○一八年袭港的超强台风山竹幸未有带来严重伤亡,但根据天文台与保险业联会的研究估计,山竹为香港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四十六亿港元。
极端天气威力有增无减

未来的极端天气的威力恐怕有增无减,如何减少其造成的破坏显得极为重要。香港位处沿海,台风及风暴潮都很有可能直接影响本港。绿色和平早前估算,假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不变,到本世纪中,类似山竹所引起的风暴潮可能每十年就会出现一次。所以减排的同时,必须增拨资源为可能出现的气候恶果作好准备。例如增加资源在风暴潮黑点如杏花邨及大澳等加建或加固防洪基建及增加可能受灾居民的应变能力等。

或许我们未能一步扭转气候危机,但最重要的是善用现有资源,尽力做好纾缓及适应的措施,延后恶果出现的时间,减低伤亡及经济损失。
伍汉林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