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维护转介制度 家庭医生任健康守门人

2021-11-08 00:00

最新《施政报告》提出让市民免医生转介直接接受物理治疗等医疗专业服务,一些人或以为此举既可减轻医生负担,又能避免市民延误治疗,惟实情是,此举势将削弱医生为市民健康专业把关的「守门人」角色,令市民的治疗时间因减得加,反过来加剧公营医疗系统重担。

「预防胜于治疗」人人明白,但很多市民却没有将认知化为行动,结果不知不觉下患上慢性病,甚至小病化大,要长期抗病。加上本港人口高龄化,患上慢性病的人口比例会随之提高,对濒临「爆煲」的医疗体系造成沉重压力。

欲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扭转市民「有病痛才找医生」观念。市民的健康旅程需要从社区出发,由跨专业医护团队协助市民主动预防疾病。良好的基层医疗服务,正可担当这个角色。

医疗体系可按序分为基层医疗、专科及医院护理服务三层。作为这个体系的首个接触点,基层医疗旨在为市民在社区提供健康促进、预防疾病等方面服务。这些服务由西医、中医、护士、物理治疗师、药剂师等不同的医护专业人员提供。

本港政府已陆续在全港各区成立地区康健中心与地区康健站,推动基层医疗健康的发展。中心以公私合营模式运作,政府出资,交由非政府组织营运,透过地区网络向区内提供服务的私营机构和医疗人员购买服务,组成跨专业团队,让市民安在社区接受健康护理。

智经深入研究本港的基层医疗服务后,认为政府可以中心为基地,协助市民开展「治未病」的社区健康旅程。

市民到其所属地区的中心成为会员,中心会有注册护士出任的护理统筹主任,为居民进行基本健康评估,并了解其生活习惯和家族病史,整理资料为个人健康记录,再安排会员与家庭医生会面。

会面时,家庭医生需了解居民的基本健康资料,评估居民特定慢性病风险,并根据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合适的跟进或治疗服务。若其认为有转介需要,护理统筹主任应按照医生指示,安排居民接受专职医疗相关服务。

过程中,家庭医生的职责是在问症、诊断、治疗方面为市民健康于第一线把关,与市民建立持久的医患关系,并协调中心跨专业团队中的其他医护人员,帮助市民自我管理健康。其他医护人员亦各司其职。这种跨专业团队合作的模式,可有效为市民提供质素更佳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

港府为加强其他医疗专业在本港医疗体系的角色,在最新《施政报告》中建议修改法例容许免医生转介,让市民选择直接接受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医疗专业服务,避免延误治疗。

支持修例一方认为,免医生转介制度可使市民省却一次向医生求诊时间,尽早接受治疗,而且毋须付额外诊费,并举例英、澳、加等地早已接纳相关制度。

不过,免医生转介可避免延误治疗的说法,未必站得住脚。有骨科医生接受传媒访问时称,病人感到痛楚有不同可能性,或因劳损,亦可能是癌症病徵,一般市民无足够医学知识区分。物理治疗师虽有能力辨别相关情况,但若待其发现病症严重再转介至医生跟进,已耽误了治疗时间,或影响病人的康复进度。社会也将付出更高的医疗成本,无助减轻公营医疗服务负担。

此外,此举等同绕过医生诊断,会削弱家庭医生在基层医疗护理流程中,为市民健康任「守门人」的角色,不利鼓励市民与家庭医生建立持久的医患关系。

建议一:增拨资源培训基层医疗人才

政府若要维护市民健康,应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素入手,例如提供资源和拨款,包括增加持续进修诱因,鼓励更多医生、社区护士和其他医护专业人员接受有关基层医疗健康的导引课程和持续进修活动。培训内容可包括以人为本的护理、提升病人促进健康的能力,以及医患沟通技巧。

建议二:设法定机构 独立监管基层医疗健康服务

在规管方面,随着基层医疗发展,医护专业的职权及责任或有所改变,如何在社区服务判断医护专业恰当的操守,使规管充满挑战。

政府应考虑在食物及衞生局之下,成立独立法定机构「基层健康管理局」,督导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以及透过制订针对基层医疗的法定监管程序、行政管理安排及质素评估制度,独立监管现时由不同机构提供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将有助政府有效规划服务和持续改善质素。

家庭医生在基层医疗护理流程中,扮演「健康守门人」的关键角色。《施政报告》建议修例容许免医生转介直接接受医疗专业服务,不但可能引致延误治疗,亦削弱家庭医生的把关角色,最终不利市民健康。政府作最终决定前,务必三思,以免徒添医疗系统重担。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