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言】别让民心流失在程序之中

2021-11-08 00:00

《施政报告》在十月初发表以来,各方对行政长官提出推进「北部都会区」与「明日大屿」所展现的远见和魄力,都极为赞赏。目前关键在尽快落实。急市民所急,要争朝夕。只有在程序上实行大刀阔斧改革,立竿见影增加房屋供应,才能重拾社会对政府的信心。

现时一般私人发展项目,如涉及修改土地用途,均需经过冗长的城规和地政程序。即使成功通过环境、交通、噪音等评估,得到环保署、运输署、渠务署等部门批核,在公众申述阶段,任何一位市民,都可以提出反对。过关斩将完成土地改划之后,还要进入另一个法定改图程序,包括当中的公众申述,然后便是改地契程序、补地价程序。

技术上,建屋工程愈来愈快;但程序上,建屋工作愈拖愈慢。昔日七年建新市镇,今天平均耗时十七年。若以洪水桥为例,情况更夸张,由二○○七年重启规划及工程研究之后,经过三阶段公众参与、环境评估、法定规划程序、详细设计研究、土地收回、地盘平整、基建工程等,整个新市镇落成将耗时长达三十年!

进行公众谘询、按程序办事乃合理施政的基本。惟独是没完没了的谘询,以及繁琐僵化的官僚程序,让我们目睹了由「程序公义」到「程序迷宫」的畸变。难怪坊间笑言,香港人最怕两种霸权︰一是地产霸权,二是谘询霸权。

特首已表明会全面检视土地规划发展的相关法例,务求「拆墙松绑」减少发展掣肘。市民关心拆墙需拆多久,松绑如何松得有效?

要评核业绩,还看房屋供应量。团结香港基金早前预测,二○二一至二○二五年公私营房屋落成量大约只有十八万个单位,但假如要追落后,填补过去八年累积的供应缺口,未来五年就需要三十万个单位了!因此基金会建议政府必须千方百计避免重复的谘询,加快收地、设计及工程时间,使原定于二○二六至二○三○年落成的二十三万个单位部分提前落成,以解燃眉之急。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香港目前需要的,不仅是宏大的政策愿景,更是具体的执行蓝图。现时土地房屋政策失衡,天秤严重倾斜,市民最期待的是政府坐言起行,减少繁复的官僚程序,加速房屋供应,让大家切实感受到良政善治新气象!

郑李锦芬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