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美病逝学界致哀
2021-11-04 00:00
李泽厚逝世的消息,最早由他的学生赵士林对外发布。李泽厚好友刘再复之女、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刘剑梅也向本报确认这一消息。她说,「李伯伯是睡过去的,很平静地离开人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悦笛在个人朋友圈中发文悼念:「无限哀痛,绵绵哀思。」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国斌也在朋友圈缅怀:「李先生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启蒙老师。《美的历程》和思想史三卷让我眼界大开,教我思考和判断。」
李泽厚一九三〇年出生于湖南,一九五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之后长期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他在一九五五年的美学大讨论中崭露头角,少年成名,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 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
文革结束后,李泽厚在文化界大放异彩,出版了《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等作品,影响了不少人,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历史学家余英时评价:「通过(他的)书籍,他使得一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中解放了出来。」
八九事件之后,同情学运的李泽厚曾被北京市长陈希同点名批判。一九九二年,他在中国社科院退休,赴美定居,曾任教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也经常回国小住,继续出版《告别革命》、《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他是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十年前,李泽厚受访敍述自己移居美国以来的心情。他说,长久以来对两件事感到相当自豪,一是他的书没有任何炒作及宣传,居然能够保持二十年、三十年的生命力;第二件事则是虽然自己英文不好,却也在美国大学教了七、八年。
他曾说过,自己有四个静悄悄:静悄悄地写、静悄悄地读、静悄悄地活、静悄悄地死,「有人说我性格孤僻、骄傲,不爱与人交往,不懂人情世故。」
著名学者刘再复评价:「我一直认为,李泽厚是中国大陆当代人文科学的第一小提琴手。」哲学家陈嘉映昨天说,李泽厚的重要影响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他作为一个思想家,我想没人能够超过他。很可贵的是,在后来的几十年,他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写作、不断地继续发挥他的影响。」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