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体育界挑战艰钜 须革新措施支援
2021-09-23 00:00香港队在东京奥运和残奥会取得历史性佳绩,再一次证明了体育运动拥有独一无二的强大力量,能令人团结,激励人心。
如今,体育业界同样面临着艰钜的挑战,因此,政府宣布大力推动体育发展的消息确是振奋人心。若措施能够在适当的渠道及时推行,将是拯救体育社区的关键一步。
疫情大流行下,运动员及以为运动员提供培训的业界备受打击,使许多人蒙受重大损失。与此同时,体育行业,以及旅游、酒店、会展和活动行业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更往往被排除在经济复苏大流之外。
由于体育设施被逼长时间关闭,加上无法举办活动或赛事,减薪、裁员,以及优秀人才流失至其他受影响较小的行业等问题接踵而来。这也是全球各行各业,包括与商业体育相关的行业(如餐饮和酒店业),正在面临的问题。
体育场所实施人数限制导致无法为大众举办大型比赛、联赛和体育训练。因此,防疫措施正逐渐加重各个体育总会,以及众多私人体育教练、公司和健身中心的营运负担。
然而,严厉的防疫限制却与恢复举办室内活动的举措相矛盾,因为室内活动场所的环境比户外体育和休闲场所更具挑战性,室内活动通常过度拥挤,未能为公众健康带来益处。
在竞赛及商业层面上,实施全面检疫和隔离限制均令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目前,非职业或非香港体育学院运动员几乎无法参加任何国际比赛,各体育总会亦无法邀请职业运动队伍来港比赛,但运动员一向是最健康、免疫力最强的群体。
在东奥举行之前,基于漫长的隔离监管,许多渴望为港增光的业馀运动员都面对两难抉择:是应该代表香港登上国际舞台,还是继续留港工作,以支持日常训练开销和未来发展?
东京奥运二〇二〇让我们认识到,支持体育运动即支持体育赛事。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以全新的方式互相合作,以协助举办国际赛事。
中国正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近十万名运动员,并准备在短短几个月内为全球体育精英主办二〇二二冬季奥运会,这也为香港提供绝佳的机会,参考中国如何以科学方法实行有效的措施,以确保能够以最低风险举办赛事。
我们也应响应行政长官「推动香港体育运动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呼吁,务求在香港特区举办可塑性高、商业化的国际赛事。目前,部分私人企业已实现体育专业化,香港体坛也有很多「公私合一」的成功案例。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马拉松、高尔夫球和网球公开赛等国际赛事,每年都各自为社区带来多达数千万元的收益,可引证香港是举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事的理想城市。
香港在运动科研领域优势显著。香港的大学及海外港人在运动医学和运动科学等研究领域位居前沿,而我们也有幸拥有许多运动科技专才,他们都渴望在香港一展所长,建立领先世界的体坛生态链。二〇二三年,全球最佳的体育场馆之一的启德体育园区将落成。自此,大湾区超过七千万潜在体育迷都可经铁路、公路和海上交通莅临场地,一同参与体育盛事及娱乐活动。
最后,我们需制定明确的体育策略,以连结私人和公营机构所推行的措施。目前,政府的体育政策有三项有效但较为广泛的目标,即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现在是时候将目标转化为更全面的策略,并寻求各级政府部门的投资和支持。毕竟,若缺乏这些支持,东京奥运便无法成功举行,而香港也会错过这体育史上最辉煌的时刻。
本地体育界在过去两年已错失不少机会,如今大家都寄望疫情消失后,体育行业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继续生存并蓬勃发展。
麦伟彬
香港榄球总会行政总裁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