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逃出性别定型之枷锁:奔向奥运的不一样难民旅程

2021-08-19 00:00

要踏上奥运舞台毫不容易,难民运动员更需要走过比其他选手更艰辛的路。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与联合国难民署第二届的合作,本届难民奥运代表队由十女十九男组成,并继续以象徵平等的奥林匹克旗帜参赛,代表全球逾八千二百万名流离失所者争夺殊荣。

在这傲人的光辉时刻背后,一众难民选手都曾历尽风雨,当中有些人因为战争或冲突被逼逃难,亦有些人因性别遭受逼害,无法活出真我。但他们以自身努力打破传统性别定型的框架;在追寻奥运梦想的同时,亦为创造更平等的世界注入力量。

单车运动,一向是年轻一族周末的消遣之选;踏着单车在山路上驰骋,想必也是让玛索玛.阿里.扎达(Masomah Ali Zada)沉醉于这项运动的原因之一。

来自阿富汗的玛索玛,清晨五时已换上体育装备,心无旁鹜地在法国街头踏单车,并没有因其女性身分而遭路人白眼和冷语,但这种自由得来不易。热爱单车的她曾面对千般阻挠。基于宗教理由,阿富汗女性即使想出门也可能被视为违反教条,甚至受暴力威胁,不少女性的活动自由因而受限,但玛索玛不仅坚持每天出门训练,更挺身而出以运动宣扬性别平权。

「我为自由受限的女性而奋斗。」

随着玛索玛的技术日益进步、名声渐响,当地群众向她施予的压力与日俱增。一天,她在训练期间被私家车司机故意撞倒后,躺在路上无人相助,有途人甚至向她丢石头。性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玛索玛,逼于无奈下逃离家园,辗转多年才获重新安置到法国生活。

在联合国难民署协助下,玛索玛终得到出战奥运的机会:「我为自由受限的女性而奋斗。」现时女士与女童占难民与流离失所者人口近一半,她们因性别而需要面对更大挑战,包括暴力、获得教育和工作机会的障碍,以及缺乏参与决策的基本权利。

虽然玛索玛在东京奥运的比赛最终未能获得奖牌,但她认为奖牌是其次,她更希望让阿富汗人知道,女性有自由和能力追随梦想。

「我想太太能成为我的教练……与我并肩作战。」

男性运动员也同样受性别不平等影响。难民奥运代表队另一成员哈穆恩.德拉夫施普尔(Hamoon Derafshipour)就是最佳例子。

生于伊朗的克尔曼沙赫市,空手道运动员哈穆恩一直代表伊朗参赛,并在国际比赛获奖无数,更邂逅因脚伤由运动员转当教练的妻子。哈穆恩一直希望太太成为他的教练:「教练需要在精神上也能支持运动员,她比任何人都了解我。」可惜受传统文化影响,伊朗女性地位卑微,他的太太并无可能以教练身分成为他体育路上的同行者。

二〇一九年,二人因种种原因被逼离乡别井逃到加拿大。哈穆恩的太太终可公开担任其教练,齐心备战东京奥运。在收容社区的支持下,他们分别在当地的武术学院当导师和教练,并一起到剑桥进行训练。当哈穆恩得知自己取得东京奥运的参赛资格后,他兴奋地分享:「最让我振奋的是太太终于能够以教练名义,与我并肩作战。」无论是难民选手或是国家代表,在运动这个领域,性别都不应成为任何人参与资格的障碍。

哈穆恩作为难民奥运代表队感到自豪,同时希望将来取得加拿大籍后,有机会代表这个协助他们重建新生的国家出赛,再次与太太在奥运舞台上发热发亮。

对于流离失所者来说,运动不但是强身健体的兴趣,也是重拾自信、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动力。虽然玛索玛与哈穆恩曾因传统社会的性别定型受到压逼,并在追寻体育梦想路上备受批评和攻击,但他们无惧外在条件限制,凭藉无比的勇气和坚毅冲破重重难关,与难民奥运代表队共同带着全球逾八千二百万名流离失所者的希望,将自由和平等的信息传扬开去,启发世界各地的人。

随着全球愈来愈多人通过东京奥运,关注难民奥运代表队及他们背后的故事,我们期待往后更多的体坛盛事看到他们的身影,见证他们踏上更多不一样的旅程;并有更多观众与支持者,不论运动员的国籍、性别,为他们欢呼喝采。

联合国难民署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