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瞓捩颈」勿轻视 持续或患罕见颈疾
2021-08-05 00:00
「她那日一起身说颈有点痛,但当时没有为意。」张太九岁大的女儿在年尾时间出现颈痛,初时只以为是因常上网课用电脑才那样,故只简单为其按摩了事。惟女儿颈痛情况愈趋严重,扭头时更需要转动全身,故先后去跌打师傅、脊医及私家医院急症室求医,惟均未有发现女儿的骨头有问题,部分只处方止痛药了事。个案最终辗转五个月后才确诊患上「寰枢椎旋转脱位」,并获得适当治疗。
「寰枢椎旋转脱位」是指于颈部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的异常旋转脱位,令到两者不能同时转动。张文智表示,七成患者为十二岁或以下儿童,一般病徵都是颈痛,情况跟「瞓捩颈」无异,故较难发现。他续指,于大口环根德公爵夫人儿童医院收到的十个个案中,有七人都因未有及时治疗,部分个案更因做不适当的手法治疗,如脊骨疗法、物理治疗或传统的跌打治疗,而导致颈骨出现结构性变化而造成「枕骨寰枢椎旋转脱位」(OAARD),即颈椎及颅骨(枕骨)关节连带脱位,并增加日后复发的机会。
他以另一个案为例,十岁时的Natalie因误诊为「瞓捩颈」而延误治疗,其后即使康复,两个多月后却再次感到颈部疼痛。医生为其进行颈部牵引治疗、戴金刚圈等亦未有改善,最终需要做颈椎融合手术。
港大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名誉临牀助理教授高日蓝表示,如「寰枢椎旋转脱位」可及时发现,可免结构性变化及安排非侵入性治疗,否则可能需要进行「Halo重力牵引治疗」,将金属针插入颅骨,亦可能需要接受颈椎融合手术,甚至颅骨与颈椎融合手术。以大口环根德公爵夫人儿童医院收到的个案为例,十人最终有一半需要进行「Halo重力牵引治疗」,两例最终更需要进行颈椎融合手术。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