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如何做到民之所望 施政所向

2021-07-31 00:00

特区政府近一年半的施政成绩表是有目共睹的。面对疫情全球肆虐、经济萧条及中美对立加剧,香港还能在抗疫、振兴经济、保就业、社会安定及中港融合等范畴上,做出比竞争对手亮丽的客观数据。这证明特区政府是有能力提供良政善治的。奈何,这点成绩却无法改善特区政府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笔者相信这是由于民间还是普遍对政府感到疏离,因而无法信任政府。往往因为缺乏信赖,很多市民都对政府有负面观感,甚至对政府做的一切反应地作出批评。这可能就是习主席说过的塔西佗陷阱吧?要改善官民关系,政府便必须尽快让人觉得特区官员已经不再「离地」。

但是,由于官民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无论官员如何地励精图治,还是会被看成「离地」。香港虽只是弹丸之地,但市民鲜有机会跟官员接触,大家只能从媒体报道里认识个别政府官员。问题是香港的官员,不需要像新加坡的部长那样要服务选区,因此思考模式及对事情的看法也跟普罗大众不一样。官员制订政策时,尽管已经努力谘询各持份者,但由于无法在酝酿期渗入群众的观点,于是尽管政策客观看是良政,却由于摸不清群众内心想法而在出炉后引来批评。政府「离地」形象因而也变得根深柢固。

政府似乎知道官民沟通的重要性,计画为《施政报告》进行多场谘询。期间会采取与公众互动的新方法听取社会意见,也会筹办两场「与特首对话」百人参与的《众言堂》,让被随机邀请的市民能畅所欲言表达意见。这一切如办得成功,将有助政府扭转「离地」形象,笔者当然乐见其成。但是,希望政府能综合以往「一张凳、一本簿、一支笔」的经验,活动要成功便必须让「街坊睇得到」、「方便群众参与」及戒掉「问一句答一句」的公务员式谘询。我认为谘询活动应该走出中环在地区举行,过程要直播并辑录成精华放上社交平台,期间也要容许市民网上即时提问。如果出席官员有备而甚至有金句随时发放,更能让市民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经验将有助政府构想下一步如何提升以后的地区谘询工作。

官民沟通不畅顺将会严重地窒碍政府施政及香港发展,特区政府的「离地」形象不能继续。我们有需要研究一套恒常机制去做地区谘询,好让特区政府能真的做到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黄以谦

精神科医生

前九龙城区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